网站页面已加载完成

由于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您尽快更新,以便获取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最新版Chrome、Firefox、Opera、Edge

Chrome

Firefox

Opera

Edge

新闻网
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首 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我校第20届支教团成员孙丽静获评“2019最美奋斗者”
发布时间:2019-12-29 14:52:04 点击数: 来源:团委

西工大新闻网1229日电侯恬)在12月28日于人民日报社举行的第七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公益慈善论坛上,“2019最美奋斗者”正式揭晓。我校第20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人文与经法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孙丽静同学获此殊荣。

2018年8月起,孙丽静同学随我校第20届支教团一起,走进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小河九年义务制学校,用自己青春的光与热,支持、奉献山区教育,去守护更多祖国的花朵。在这里,她遇到了她挚爱一生的一群孩子,她决定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陌生的山区对从小在城里生长的她来说充满了挑战,然而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孙丽静开始了角色的转变。面对一群求知若渴的山区学子,她深深感到责任的重大,承担了三门课业的授课任务,面对山区学子基础薄弱的普遍情况,她积极调整教学方法,不断激励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利用仅有的多媒体手段,结合图片、动画、音乐等方式使教学乐趣化、形象化,孩子们也不负所望,从第一次摸底考试的平均分30多分,最高分70分,到后期的平均分80分,最高分100分,小孙老师的教学成效显著。

“爱的种子生根发芽”,思想的成熟与境界的提高对于正处在“三观”建立阶段的中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步。孙丽静深感感作为支教老师,不仅要为学生们教授书本知识,更多的是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一个能为社会贡献正能量的人,给他们传递正确的人生价值导向,并且为他们打开另一扇窗,展示窗外五彩斑斓的世界。在重要时间节点,结合历史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课堂中,在12月13日的“南京大屠杀”公祭日,孙丽静组织同学们观看了纪录片《南京大屠杀》,在一次次的观后感发言中,引导同学们正确看待历史,铭记国耻,为祖国崛起而贡献力量。同时,孙丽静在班上开设心理、生理知识讲座,为孩子们普及必要的青春期常识,弥补相关知识,让孩子们以一个更加积极健康的心态拥抱青春。

“万水千山,枝叶关情”,孙丽静利用课余的时间,多次造访困难学生家庭,其中不乏单亲儿童和留守儿童,用点滴爱心带去丝丝温暖。所带学生中有一位一年级的同学,从小缺少父母亲的照料,跟奶奶一起生活,在家访中,孙丽静发现她家里不到5平方米的房子里只有一张拼凑起来的床和一张桌子,一把椅子,房间里烧着柴火取暖,灰烟笼罩着让人难以睁眼与呼吸,心酸又感动,孙丽静决定日后单独对这位同学课后辅导,将自己宿舍的桌子腾出,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寒冬中,孙丽静将自己的衣物捐出给学生和村民,自费给学生购买护手霜润唇膏,同时,积极发动身边人以及社会力量为学生募捐书本、文具、衣物等等,让更多的学生冬天不再寒冷。

孙丽静的事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人民日报民生周刊杂志曾做过专题报道。“不是老师在最美的年级遇到了你们,而是遇到你们,才成就了老师最美的年华”,孙丽静总是如是说道,一年的支教生活短暂却漫长,她曾说,“支教这一年,我们到底能给学生带来什么?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爱、希望与传承。一年的相处,我们不仅仅是他们的老师,更是孩子们的朋友与亲人;我们不仅仅教会了他们知识,同时带给了他们一份渴望,而希望的种子,也许在未来就会生根发芽,到开花结果的时候,这份希望就会像接力棒一样一棒一棒传下去,而这,也正是志愿服务的意义所在!”

据悉,本次“最美奋斗者”是过去一年,中国民生发展论坛组委会通过实地采访调研以及公开征集,在全国范围内,筛选了近百位候选人物,经网上公示投票后,由专家终审评出。

据了解,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自2003年参加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以来,17年间共选派158名优秀毕业生,分别赴甘肃省临潭县、古浪县和陕西省城固县、广西融水县、云南红河县等偏远地区,开展为期 1 年的支教工作。我校研究生支教团选拔标准严格,成员政治素质过硬、社会责任感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强烈的奉献意识,已成为我校人才培养和共青团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为服务地的基础教育事业和共青团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审稿:周凯)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