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新闻网3月1日电 开课一个星期,西北工业大学的老师们在线上教学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断积累经验,获得了同学们的点赞。据悉,学校本科第一周线上开课1186门次,参与教师752人、本科生12868人;研究生第一周线上开设7门公共基础课,58个教学班,参与教师33人、研究生3476人。
不一样的开场白——此刻,我们化身电波和二维码在虚拟空间相聚
“欢迎大家来到‘测试技术’的课堂,此时大家都化身成电波和二进制码,相聚在这个虚拟空间,本身就很神奇!”航天学院李江教授在《测试技术》课的开场白,让人宛如置身《骇客帝国》。
经过40分钟的“火箭发动机测试技术”的讲述,李老师机智地猜到同学们一定已经很疲惫了。于是,他在课堂最后,加入了10分钟趣味互动——好奇心测试,通过微信小程序中的腾讯投票即可完成,同学们的参与热情非常高。
李老师说:“好奇心是科研工作者必备的素质,也是学好《测试技术》的必备素养。希望以此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扫除线上学习的疲惫感。”
即使没有站在讲台上,也要声情并茂、激情澎湃

对着“电脑”讲课,丝毫不比在教室轻松。
即使一个人面对电脑,也要有站在讲台上的风采。
机电学院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葛文杰老师一边讲课,一边用手比划着机械构件的动力原理。为了应对线上教学,他准备了大量的三维动画、视频、图片,边讲边播放。不过,每每讲到紧要处,他还是如同在讲台上一样,充满激情、神采飞扬。《机械原理》课程需要学生课后做大量的深度阅读和习题,为了解决教材和作业的问题,葛老师联系了出版社,对教材的前两章进行线上公开,并事先将所有作业扫描成电子版并在线发给学生。
小编揭秘——硬核直播间后台原来长这样
工科老师的行动力有多强?让我们一起走进计算机学院基础教学与实验中心主任姜学锋老师的直播间一探究竟。

这些设备,都是姜老师在接到线上教学通知后,自费购买、组装的。不仅如此,他还免费公开了自己的这份“工大硬核直播间打造秘籍”手把手教老师们如何在家中打造属于自己的直播“影棚”。



最后,让我们向这位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超强的新晋网红男主播的背影,致以深深的敬意!
被困他乡,学生的肯定是她最大的欣慰
2月28日,外国语学院的王娟老师写下了这样一段日记:
“因为疫情,我困在甘肃省甘谷县一座山上的小村庄里,已经一月有余。风雪严寒自不必说,一张仅能放下一台笔记本电脑的半平方米的吃饭小桌,便是我备课授课唯一的工作台。其实生活艰苦对我来说不是问题,最担心的就是山区网络不稳定,会影响学生们的听课质量。在和学生进行直播测试时试用了各种平台音频和视频,最终决定暂时选用腾讯会议平台的语音模式,今天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方式还是很顺利的,学生们反映音频质量很清晰,也算是给我的最大欣慰。”

在第一节特殊的线上大学英语课上,王娟老师从自己在本次疫情中的经历说起,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英语思政课。
课后,她在日记中写道:“从教到学,再从学到教,是个无限循环、不断向上的过程。学生如此,老师亦如此。其实通过第一堂课,最终希望学生能够体会到一个简单道理:再大的逆境,只要心中有方向,砥砺前行,就一定可以走出去,走向成功。我们个人、我们的国家,都在这样做。这是今天课堂上的原话,说的时候自己心里很感动,也感受到了电脑那一端暖暖的回应。”
虚心学习求教,老教授甘当“小学生”

新的线上教学模式,对年长的老教授们来说绝非易事。从一开始,各种文件和线上授课资料的学习、培训,各种软件的下载、安装、调试、运用,都成了摆在老教授面前的难题。
航海学院贺昱曜老师,以重当小学生的勇气,从头学起,虚心求教,一步一步地学,一次一次地练,一点一点地下载、安装,一次一次地调试,终于掌握了雨课堂、QQ分享屏幕、钉钉会议视频等多种教学与研究生视频答辩软件。因为不熟悉操作流程,他备课的时间是年轻老师的好几倍,可是他丝毫没有退缩,反而迎难而上,获得了同学们的点赞!
在上好本科生课程的同时,贺老师还是学校和学院的研究生教学督导老师,督导任务十分繁重。但每一项工作他都认真细致严谨地做好。
为像贺老师一样的工大老教授们点赞!
高数老师组团交流经验,同学你可一定要听懂啊
数学与统计学院组织全体授课教师开展在线教学试讲与测试活动。学院的老师承担着全校本科和研究生公共课的重任,很早就启动了线上教学研究模式。
数学老师们在一起交流的画风是这样的:


就连交流学习,也是逻辑严密、井井有条。
老师们宛如黑板板书的讲解,收到了很多来自同学们的“玫瑰”。

在数学公式中加入古文、课间为同学们播放自己喜欢的音乐,同学们感受到了数学老师们文艺的另一面。

学院马啸老师教授《数学物理方程》研究生公共课,她的授课秘诀是“A+B”——哔哩哔哩和微助教平台相结合。她将自己录制好的教学视频发布在哔哩哔哩,供同学们预习、复习。同时,马老师还利用微助教平台发布课件讲义,进行随堂测验。
早在正式上课前几天,马老师便在QQ群里发布了公告,将录制好的教学视频链接和上课直播链接发给同学们提前准备。一上课,马老师便组织同学们在QQ群里打卡签到;上课过程中,她熟练操作在线系统,利用手写板进行板书,帮助同学们理解一些复杂的概念和推导过程。期间,马老师和同学们采用发弹幕的方式,出现问题随时解答,同时她还利用微助教平台发布小测验,即时检验同学们的听课效果,力求在线教学和线下教学取得同等效果。

一堂课下来,同学们纷纷表示授课效果很棒,感谢马老师的辛勤付出。
用搞学术的精神研究网课,3台计算机够不够?

民航学院宋东教授讲授《飞行器信息系统及网络技术》课程,在开课前,他用3个步骤,对线上教学资源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第一步,认真学习研究多种平台的操作模式;第二步,与同为教师的爱人,通过家里的3台计算机反复进行线上测试,分析不同授课工具的优缺点,精选出两个授课平台;第三步,邀请学生代表试听,对两个平台进行“用户体验”测试,最终筛选出“腾讯课堂”作为授课平台。宋老师还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最佳方法,了解学生的困惑和问题,及时调整讲课节奏和进度。
叮!同学,你有新的QQ作业,请查收

软件学院离散数学课的李伟刚和李易老师,运用QQ群的作业功能实现了在线布置作业和学生在线提交作业,并实现了线上和助教分工批改作业的功能,非常方便。两位李老师还制作了详细的攻略,向需要的老师们提供。
老师们纷纷表示,线上平台的各种功能,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期待在开学后,能线上线下相结合,各自取长补短,这样就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线上授课初体验,你一定不知道你的老师有多紧张

“上课前非常忐忑。”自动化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信息安全导论》课程主讲老师周欣如是说。
“网络授课不能与学生面对面,我们没有眼神交流,哪些同学在跟着我走,哪些同学没听懂,甚至哪些同学溜号了,我都不知道。”
“对着电脑讲课,最难的是如何让自己‘入戏’。必须反复练习,以适应这种教学方式。”
为了吸引同学的注意力,周老师把自己的线上课堂打造成了一堂“综艺节目”。一上课就进行限时2分钟的知识测试,让同学们迅速紧张起来。课堂上随时提问学生,“学生也可以随时问我,我不怕被他们打断。”课间播放周深的《大鱼》、电影版柯南主题曲等,拉近了和同学们的距离。
这样的思政课,你们爱了吗?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高宝营老师说:“全面线上教学,对我们年纪大的教师挑战很大。”要迅速掌握形形色色的教学软件,好在学院组织整合各种力量配备助教、技术支持志愿者协助老师熟悉使用,老师们也积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经过数不清的演练,上课的第一天还是遇到了网络卡顿的现象,好在高老师准备了应急预案,保证了授课的连续性。课后学生纷纷留言感谢老师的辛苦。“同学们的高度认可,使我近一个月的辛劳感一扫而光,我将总结经验,精益求精,为同学们上好每一门课每一堂课。”

华艳君老师对授课进行了准备充分,精心设计每一节课。采用“QQ屏幕分享+慕课+雨课堂”为主的授课形式,三种形式的结合是课程顺利进行并和学生有效沟通的充分保障。同时,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的互动性和积极性,华老师引导学生进行了充分而热烈的多边交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通过雨课堂的选择题、主观题、投票形式和小测试等形式考察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通过语音互动进行提问和讨论,气氛非常热烈。通过慕课平台布置思考题,老师不仅可以适时做简单点评,还可以抽取有代表性的同学,在线和大家进行观点分享,讨论。
原来,线上英语听说课可以这样上
外国语学院李琳老师用QQ作为教学平台,在线给研究生们直播授课《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在开课前几日,李老师早早便在QQ群里发布了本学期的课程安排,让同学们提前熟悉并进入学习状态。上课时,李老师采取课程讲解和随机提问相结合的互动方式,让同学们在线朗读或翻译英语段落、在对话框用文字回答问题等方式确认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课间休息时,李老师仔细询问同学们的听讲情况,通过声音是否清晰,ppt展示效果等问题,来判断是否需要对授课方式方法进行改进。教学督导王春萍老师听完李老师的授课后,感慨道:“李老师非常有责任心,线上教学平台运用熟练,上课提前与学生调试设备,并给全班学生定闹铃,课程中学生与老师互动流畅,考虑得非常周到。”
(审稿:雷军 王克勤 宁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