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新闻网3月7日电(王凡华 张珊)疫情当前,共克时艰。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学校线上教学所带来的挑战,自2月中旬开始,西北工业大学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发起“研究生助教线上课程助力计划”,整合利用学校线上服务保障体系,征集招募了457名研究生助教,全力护航学校教学工作正常运行。
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学校“以学生为根”的理念,将人才培养大讨论的相关举措落实落细,重点从“教改、学改、管改”入手,注重课程教学过程每一环节的学生参与,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给学生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其中,为更好地支撑学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工作安排,发挥研究生在本科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疫情防控期间研究生助教工作实施方案。
在高校,请研究生助教参与课堂教学工作是研究生参与教学、辅助教学,同时也能提升自身能力的有效途径,应该说,“这是一举多得的教育制度”,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李辉表示。
注重培训提升工作能力
根据学校相关安排部署,2月11日,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即有序开展2019-2020学年春季学期研究生助教申报遴选工作,搭建研究生助教线上培训服务平台。2月21日,特别邀请组织数学与统计学院潘璐璐、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刘志伟、谌探三位老师,为研究生助教进行多教学平台使用能力的线上培训,详细介绍了雨课堂、QQ屏幕分享、腾讯课堂、腾讯会议、钉钉、西北工业大学在线课程平台、瞩目、小鱼易连等平台的功能及使用,660多名研究生助教在线参加了培训。
同时,研究生助教还承担着学校线上教学技术支持志愿者的工作,在各个岗位上服务于教师,为保障学校在疫情防控期间顺利开展线上助教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潘璐璐老师进行线上培训)

(刘志伟老师进行线上培训)

(谌探老师进行线上培训)

(助教们进行线上学习)
2月24日以来,学校全面开启线上教学,根据工作安排,首批共聘任了450多名名研究生助教。根据岗位需求,助教们积极与主讲教师互动交流,绑定进入教学班级,及时反馈助教班级内的问题,帮助主讲老师完成了线上答疑、完成作业批改等工作。
在电子信息学院的研究生敖振看来,“提醒选课的学生课程要求”“与教师讨论课程相关问题”和“为有问题的学生进行课外的辅导”三项工作内容是研究生助教最重要的任务。第一次承担在线课堂助教工作,他格外用心。课前,积极联系并通知学生加入课堂;课中,实时了解学生反映的情况;课后,及时与老师交流线上教学的改进之处。“这样的过程,感觉自己的潜能得到发掘,学术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种子”学生推动教学改革
更多像敖振一样的研究生助教,被老师们称作“种子”学生。他们也是西北工业大学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催化剂”。
“我们多做一点,学生就能多受益一点。”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李辉说,研究生助教制度作为一项能对学生老师直接产生帮助的举措,其实也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挑战。
最难啃下的一块骨头,是教师的观念。“教无定法,我已经教得很好了,为什么还要改?”“我的课堂我做主,助教只是过来打个杂吧?”……面对这样的困惑,李辉提出,就是要通过发挥研究生助教的作用,激发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情。
在他看来,部分教师并不信任助教的教学能力,甚至一些教师并不知道如何“用”好助教。因此,提高教师对助教工作的认识,帮助教师学会和助教一同合作授课,也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需要重视的问题。
为转变教师的观念,学校充分发挥“种子”学生的作用。学校多次举行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让“种子”学生现身说法讲授经验体会,营造课改氛围。在航空学院研究生谢夏阳看来,助教应该对于自己所带的课程必须要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还应该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起到在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桥梁。而数学与统计学院张莹老师将“合作学习”与“探究性学习”两种方式贯穿而于课程的学习中,通过倡导小组讨论、陈述操作模式(教师导学→学生自学研讨→分组交流→教师评价反馈),和助教一起,激发学生潜能,提升教学质量⋯⋯
为了更好地让这些“种子”生根发芽,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还根据不同类型的课程助教工作提供针对性的教学技能工作坊,在各个学院的大力配合下,完成了诸如写作训练、沟通训练、外语能力、演讲训练等培训,多角度促进研究生助教发展。同时,中心还联合各课程主讲老师,为助教开展中期评估、课堂录像及咨询等活动,帮助助教在工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引导助教和老师共同进行教学反思。
课堂因学生的参与而精彩,教学因学生的展现而提高。
助教的参与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西北工业大学的课堂上没有了旁观者。电子信息学院蒋雯老师感慨地说,授课过程中,研究生助教帮助我维持课堂秩序,并全面地配合我的进度和课程,积极辅导各位同学的学习工作。同时,也会从各位同学处收集教学建议信息,并及时反馈,极大地提高了我的教学效率和成果,确保了在这个特殊时期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当前,为了持续改进现阶段的在线教学,既要进一步激发老师主导学生主动的作用,同时还需要家庭乃至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要通过各方的合力,构筑及时沟通与交流的机制,采取不同于线下课堂的各种有效方法与方式,重建师生关系,降低疫情的影响,最大限度实现“停课不停学”的目标。
这已经成为450多名已经上岗的研究生助教和广大教师,共同的期许和行动。
【教师感悟】
数学与统计学院高等数学课程负责人武海波老师这样介绍“他们”:对于高等数学课程的全体助教,课前,他们配合做好在线授课测试,熟练掌握操作方法;课中,他们能够随堂听课,观察课堂顺畅度,当突发情况来临时,他们总有备选方案来支持教师继续授课;课后,及时批改记录作业情况并反馈给任课教师,并协助教师进行答疑,做到随问随答。他们努力掌握平台操作知识,时刻准备备选方案,保障着线上教学顺利开展的全过程。
数学与统计学院张莹老师这样评价“他们”:助教也从原来仅负责改作业和答疑的角色,向线上课程的“小管家”进行着转变,教师和助教之间的关系,更像一个密切合作的团队。学生的管理从教师在教室直接管理,变成了教师组织下、助教为主力的qq群内协同管理,在线文档、群公告、群文件、群作业、群投票、群签到都离不开助教的全力配合。虽然大家成了“网友”,但是我们之间建立了更加有效和通畅的信息网,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在各位助教的认真配合下也更加明晰和便捷。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白晓军、李东老师这样评价“他们”:在直播教学过程中,助教同学及时关注并解决了同学们遇到的问题,积极维护课程秩序。学习结束后又能热心帮助同学们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及时向老师们反馈学生反映的相关问题,体现出严谨负责任的做事态度,保证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感谢助教同学们的热学付出,同时也要感谢学校相关部门的协助,为大学物理课程在线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数学与统计学院线性代数课程的安晓红老师这样评价“他们”:自接触线上教学以来,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作业批改,几乎每完成一次作业批阅需要浏览400-500多页照片。在没有良好硬件条件保障下,助教们只能用手机来克服一切困难,默契支持着主讲教师,并按要求完成所有任务。他们热心服务、决心坚定、具有敏锐的行动力和执行力。
【助教体验】
航空学院 谢夏阳
本学期担任由王红建老师主讲的本科《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助教,主要任务就是随堂协助主讲老师授课,批改作业,学生答疑与试卷批阅等工作。因为班级有180名学生,对于自己能否做好也一直心怀忐忑,但是通过积极参加系列线上培训和主动学习平台应用功能,我收获很多。我认为每一名助教都应主动了解教学班级和课程,积极与主讲教师沟通交流,起到在学生与老师之间传达信息的作用。在这个特殊阶段,希望可以为学校做出自己的微薄贡献,共同努力打赢“疫”战。

机电学院 赵晨彤
因疫情影响又一次选拔担任助教,本学期我的助课课程名称是机械制造基础。通过参加前期培训,我熟悉了线上SPOC课程的建立和应用后台管理,通过深入助课班级,从老师身上学到应保持治学严谨的态度,通过和同学们的多次交流也让自己更加有耐心。虽然期间也遇到很多问题,但提前做好备案和认真的态度会令人更从容地应对难以预料的问题。

机电学院 肖梦涵
这次因为疫情影响,大部分学校都统一采用线上授课方式进行,我此次担任的是电工电子线上助教,虽然这种授课模式对于老师的讲授互动来说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有的同学会偶尔发生一些小状况,但能看出来老师和同学们都在逐渐适应并克服种种困难,保证授课和学习质量!只希望疫情能早日结束,恢复正常!

电子信息学院 朱星星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积极加入线上教学信息技术支持志愿队,在这个过程中,主要为化学化工学院的郑水蓉老师提供技术支持,工作是收集老师同学在使用雨课堂、腾讯会议等直播软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在线信息沟通方式,及时解决相关问题。此外,作为一名助教,主要来辅助老师处理在课程直播过程中出现的应急情况,第一时间选用备选直播软件,进而确保教学工作有效展开。

电子信息学院 敖振
我是线上教学新模式的受益学生,也是一名光荣的研助教。由于地处贵州瑶族偏远山区,我在美丽的山上找到网络稳定的地点,圆满完成了首次助教工作,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生日。接下来的在线课堂助教工作,虽然身处大山条件艰苦,但我毅然担身上之责,扬工大精神。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数学与统计学院 张文婷
我的助课课程名称是高等数学,主讲教师是于美,教学班级共有137人。我觉得开展在线直播授课、听课很不容易,老师会特别注意学生们是否能听到能看到界面、是否听懂了,在双方网络出现卡、黑屏等情况时,老师就会及时重复讲之前讲过的内容。针对一节课有一百多学生的大班而言,完成网上授课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师生积极配合和互动沟通。

数学与统计学院 范雅琪
学校从2月24日起,便以信息化的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上网课,直播讲课,这对于学生和任课教师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我在本学期申请了助教工作并很荣幸地成为了安晓红老师的助教,虽然有过一学期的助教经验,但是“云辅导”的教学方式也确实让我手忙脚乱。学校考虑到种种情况,在开学之前便对我们进行了线上培训,同时也组建了QQ群、微信群,全面的向我们展示如何线上操作,并对我们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使我们与老师更好进行网上教学的配合。我们班新学期已经上过两次课了,在每次课后,安老师总会与我们交流,这节课的效果怎么样,直播时有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哪里有些不足需要改进?力求给学生们呈现一个完美的课堂。没有一个冬天不会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排除万难,众志成城,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们一定能够赢得防疫阻击战的最终胜利!

人文与经法学院 杨姗
我的助课课程名称是社会调查与统计,主讲教师是刘咏芳,教学班级共16人。第一次接触线上教学,这种形式是一种新奇的学习体验,面对各大平台时不时的“打盹儿”,刘老师总会在课前对三、四种平台进行测试,并及时告知我具体准备工作的内容,我想“认真”“负责”“严谨”是对教育工作的最好诠释。尽管课堂偶尔出现小插曲,但我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循序渐进,及时沟通,所有bug一定会被逐一攻破的!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康玉莹
在本学期我申请并成为了大学物理课程的助教,课程开课前期,作为助教的我积极配合学院负责大物教学老师的工作,负责好本班级学生是否加入到班级课程群中,反馈并回答学生所提问题,做好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同时认真地参加了学校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所开展的线上助教培训课程,以便更好地协助老师完成线上教学。在2月25日该班级的第一节线上教学课顺利进行。

没有逾越不了的寒冬,没有不会到来的春天,我们共同努力,尽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工作,我们是一定能够战胜疫情的!
(审稿: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