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页面已加载完成

由于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您尽快更新,以便获取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最新版Chrome、Firefox、Opera、Edge

Chrome

Firefox

Opera

Edge

新闻网
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首 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西北工业大学11项成果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
发布时间:2020-04-20 15:52:32 点击数: 来源:科学技术研究院

西工大新闻网4月20日电王秦怡)4月16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根据《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规定,经省科学技术奖各专业评审组评审、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和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2019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共授奖263个项目(人选)。其中,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3人、一等奖48项、二等奖89项、三等奖122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人。

西北工业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获得2019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1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总获奖数和一等奖获奖数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张卫红教授主持完成的“飞行器结构高性能设计制造的特征保形理论与方法研究”荣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何国强教授主持完成的“超宽速域复杂波系中鲁棒点火与释热调控技术”、宋保维教授主持完成的“自主水下航行器总体关键技术与应用”、杨益新教授主持完成的“传感器阵列超指向性原理及应用技术”、介万奇教授主持完成的“太赫兹产生与探测用碲化锌基电光晶体的制备技术”分别荣获陕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此外,范玮教授、孙中奎教授主持完成的项目分别荣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傅莉教授主持完成的项目荣获陕西省技术发明二等奖,师俊玲教授、杨乃定教授主持完成的项目分别荣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安斌副研究员主持完成的项目荣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一等奖项目简介


“飞行器结构高性能设计制造的特征保形理论与方法研究”

飞行器结构在制造过程多物理场作用下和服役苛刻载荷作用下极易翘曲变形与失效,如何同时保证结构承载性能及其内/外形几何特征是实现飞行器结构轻量化、高性能研制的关键难题。该项目创立了结构高性能设计制造的特征保形理论与方法,提出了复杂薄壁结构承载性能的高精度计算模型,构建了结构形状-拓扑统一优化框架,阐明了特征保形的设计规律和典型工艺参数作用规律,突破了传统设计制造体系下难以实现复杂薄壁结构承载性能与特征保形优化匹配的局限性,取得了系统性创新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我国运20、C919、航天发动机、高速飞行器等重点型号研制,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学术影响和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极大地提升了学科发展水平。

“超宽速域复杂波系中鲁棒点火与释热调控技术”

宽域冲压发动机是未来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的核心动力技术之一,需在超宽速域(马赫1.5-7)和超宽空域(5-35km)工作。宽域鲁棒点火与高效燃烧释热控制是宽域冲压发动机核心技术。该项目团队提出了“超高速和低总温复杂流动条件下鲁棒点火和火焰稳定方法、基于分布释热热力调节的宽速域高效燃烧调控方法和几何辅助调节的宽速域高效集中释热调控方法”三大发明,解决了宽域冲压发动机“点不着、烧不好、拓不宽”的技术难题,研制了宽速域冲压发动机集成样机,完成了宽速域风洞实验验证和飞行试验验证,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部分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成果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自主可控,为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创新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自主水下航行器总体关键技术与应用”

自主水下航行器是海洋探测、海洋开发、海洋防卫的重要装备,在军民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西方发达国家却严格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和产品禁运。为了解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自主水下航行器”科技创新团队在国家211工程、国家863计划等支持下,历经10余年潜心研究,突破了自主水下航行器航行时间短、低速航行稳定性差、产业化产品缺乏等技术难题,研制了50公斤级、300公斤级、1000公斤级系列化水下航行器,并通过产学研融合,在国内首次实现产业化和商品化,发展成6个系列、11种型号。打破了国外对我国的技术封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先后得到了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台等媒体的广泛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传感器阵列超指向性原理及应用技术”

如何在有限的阵列尺度下获得足够高的空间指向性是水声探测和测量系统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超指向性技术可有效提高传感器阵列的信噪比增益和空间分辨力,从而大幅度减小阵列的尺度,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然而实现超指向性存在着巨大的挑战,其关键在于如何提高超指向性的稳健性。该项目深入研究了传感器阵列超指向性理论,建立了新的模型,揭示了误差影响的机理,发明了稳健优化技术,可显著提高空间处理增益,并大大减小阵列尺寸,突破了传统技术的性能和尺寸限制。同时,基于超指向性原理发明了一系列利用小尺度传感器阵列探测、测量水下噪声源的新技术,有效解决了低频水声探测和测量中阵列尺度与空域处理性能之间的尖锐矛盾。

“太赫兹产生与探测用碲化锌基电光晶体的制备技术”

太赫兹波是介于红外光和微波之间的电磁辐射波,具有较强的辨识性、安全性和穿透性,已经在为医疗成像、安全检查、工业无损检测等领域实现应用。碲化锌(ZnTe)晶体是目前综合性能最好的产生和探测THz波的电光晶体材料。该项目针对THz波产生和探测的需求背景,开发出直径60mm的ZnTe基电光晶体的单晶生长、掺杂改性、退火处理以及THz波响应优化等系列技术。为大恒光电等20余家仪器设备开发单位,提供ZnTe晶体和器件,实现了我国太赫兹时域光谱仪核心部件的国产化,为相关企业创造出数千万元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

(审稿:牛振喜)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