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页面已加载完成

由于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您尽快更新,以便获取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最新版Chrome、Firefox、Opera、Edge

Chrome

Firefox

Opera

Edge

新闻网
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首 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党建“双创”】牢记初心使命 传承航天精神 书写航天特色育人新篇章 ——航天学院党委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
发布时间:2020-05-28 09:09:42 点击数: 来源:党委组织部 航天学院

西工大新闻网528日电李国骏 宋辉)以“三秦楷模”、“工信楷模”陈士橹院士先进事迹为引领,培养出周军、马靖东等一大批优秀师生人才;以“中国航天日”特色主题活动为牵引,激励青年学子探访航天基地,追梦赤子心、溯源航天情;以“航小天”微信公众号为平台,努力塑造广大师生“中国梦”、“航天梦”的理想信念……2020年,航天学院党委成功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飞行控制研究所党支部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航天学院空间操作技术研究所党支部还曾获评西北工业大学首批党建工作“标杆支部”创建对象,无人系统制导与控制研究所党支部王靖宇工作室被评为西北工业大学首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创建对象。

一、坚持党建“严实新”,党的领导是根本

近年来,航天学院党委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实现党委领导坚强有力、理论学习扎实有效、党建工作科学规范、党建品牌特色鲜明、党员作用发挥突出的党建工作目标,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为学院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提升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以“严”为统领,锻造党委过硬作风。只有自身强,党委才能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学院党委始终坚持从严治党,以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书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为载体,建立起“纵向到岗、横向到人”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严格党内组织生活,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等党内生活制度,提高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切实落实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把每一次学习与学院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成果变成指导学院发展的钥匙,增强党委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和决策能力。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定并落实《航天学院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实施办法》、《航天学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等制度,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时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底线。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主题教育+解决问题”双促进,以“学习教育实、调查研究实、检视整改实”为基柱,以“教育形式新”为特色,推进主题教育成效入心入脑入行,实现主题教育落实落地落深。

以“实”为核心,打造合格基层组织。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决策部署能够贯彻落实的基础。学院党委依据中央、上级和学校有关党建工作要求,制定《航天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实施细则》、《航天学院党支部书记例会制度》、《航天学院党支部书记例会制度》、《航天学院党委联系党支部和师生工作实施细则》、《航天学院网站建设与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严格落实党支部换届、交纳党费、转接党员组织关系等要求,持续推进支部“建设标准化、任务指标化、考评规范化”。始终重视教师“双带头人”工作,把7位符合条件的学术带头人培养为教师党支部书记,实现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双促进、双提高;学生党支部书记由学习成绩好、学术能力强、有号召力的学生党员担任,思想过硬,业务能力强,发挥了支部带头人的作用。坚持党支部书记例会制度,通过学习培训、研究工作、分享交流等活动,提高党支部书记党性修养和党务能力。开展党支部书记培训工作,从理论和实践上努力培养一批党性高、能力强、带头好的支部书记队伍,当好党支部的主心骨和贴心人,当好党员群众的表率,团结凝聚党员群众,齐心协力促进工作。

以“新”为动力,新思路彰显新作为。创新是一个组织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学院党委始终把推进学院改革发展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党建促业务,努力实现党的建设、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合作融合发展。创新师生党支部设置模式,率先以专业纵向设置师生党支部,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创新支部和党员评价体系,以围绕工作实绩开展评价,重点评价党支部在加强支部建设、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加强队伍建设、党员作用发挥等工作,以实际成绩来检验党支部工作成效。创新考核形式,注重过程考核,通过党委定期检查、评优推优、书记述职等形式,解决“考而不用”“考用两张皮”的问题,使考核工作真正见成效。创新党建帮扶模式,以党建促脱贫为目标、以支部建设和教育帮扶为路径、开展“捐赠、设立航天励志奖学金、讲党课”等活动,发挥学院优势,做好与融水县云际村党支部的党建帮扶工作。创新社会实践教育,组织15位老师和134名学生的12支社会实践队,以“国防特色类”、“探寻中国力量”、“脱贫攻坚进行时”为主题搭建社会实践育人平台,奔赴10个省、市、自治区,完成共计40天的社会实践,学院1支队伍入选省级标兵团队,2支队伍获校社会实践特等奖。

在党委坚强领导下,学院不断涌现出多个优秀集体和优秀党员。岳晓奎同志获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称号,空间操作技术研究所被评为陕西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精确制导与控制研究所获陕西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学院获2016-2017年度和2018-2019年度学生党建工作先进学院,获学校“三育人”先进、“三创三力”样板党支部、先进学生党支部、五四红旗团支部等多项荣誉。

二、全面谋划促转型,人才培养创成效

学院高度重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始终秉承“育人为本、质量立院、人才强院”的办学理念,谋划创新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形成航天特色育人品牌。

打造人才培养“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版。学院聚焦专业和课程“双万计划”,逐步推进一流专业、一流课堂、一流课程建设。2019年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获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学院建成了3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1个省部级教学团队,获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改重点攻关立项1项、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逐步取消水课、打造金科,有效提升人才培养的内涵和质量。

建设航空航天工程一流专业。学院依托“航空航天工程”专业实施航空航天大类培养。2017年学院在航空航天工程专业下增设“航天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方向,综合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等优势专业,以本科大类培养为基础实行“3+X+1”本研贯通培养模式,与航空航天国际化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接轨,培养未来航天领域领军人才。

组建综合毕业设计指导团队。按照“给通才制订规则,给天才留出空间”的要求,以基于问题、兴趣和项目的学习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依托国家大学生各类创新项目、研究生创新基金、本科生种子基金选拔、本科生毕业设计,允许教师跨学科、自由组合综合设计指导团队,鼓励支持本科生跨学院、跨专业、跨年级独立申报、组合申报综合设计项目,设立院士基金项目,每年支持2-5个示范性综合设计项目,设立院长基金项目,每年支持3-7个重点综合设计项目。

完善航天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规划了以小火箭、巡飞器、微纳卫星等航天飞行器设计研制为背景的“飞设专业”实践体系,推广火箭研制实践活动,每年组织兴趣小组20余人。探索航天实践活动的国际联合模式(2015年至今):联合国外(德国不伦瑞克工业大学)及国内科研院所,组织小火箭制作workshop,已发展为“探空火箭国际暑期学校”, 累计组织三期(10天/期),100余人参加。

学生创新创业成绩斐然。学院构建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模式,持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2017年航天创新实践中心获批陕西省众创示范学院。学生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先后研制并成功发射了3 颗“翱翔系列”立方星。学生在创新创业大赛中多位获奖,2016年“翱翔系列微小卫星”团队荣获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冠军;微孚智能CEO何伟在校期间创立公司获得500万风投资金,2016年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2018年获“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国家二等奖2项,2019年获“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国家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2019年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陕西赛区”金奖1项。

三、瞄准战略制高点,攀登科研新高峰

学院紧跟国家战略,组织专业优势力量,在国家航天、国防等相关领域展开攻关,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贡献。学院长期从事导弹、运载火箭、航天器等各类飞行器及相关技术研究,参与了我国二十多个型号的研制工作,具有良好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积累。学院承担多个国家级专项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省部级奖励20余项,受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表彰。我校是受表彰的两所高校之一。学院拥有“燃烧、热结构与内流场实验室”,“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实验室”,“微小卫星技术及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拥有陕西省空天飞行器设计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微小卫星工程实验室,陕西省电动伺服系统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学院积极瞄准国家航天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前沿技术发展,学院拓展形成了高超声速与空天飞行技术、先进组合动力技术、空间操控与应用技术、微小卫星技术等前沿方向,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引领性研究工作。瞄准未来高超声速和空天飞行技术战略制高点,形成了一系列标志性技术成果。

01翱翔一号:2U立方星,2017年4月从国际空间站(ISS)成功进行了释放。翱翔一号是首批进入国际空间站的中国卫星

四、思政教育成系统,社会服务显活力

学院创新性打造“‘航小天’思政教育生态系统”,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以“兵棋推演”大赛推动服务地方发展,以航天知识助力科普脱贫攻坚,深拓社会服务优势板块。

全力打造“航小天”思政教育生态系统。一是学生团队绘制“航小天”系列漫画,形成和发展了“航小天”形象识别系统,第三代“航小天”形象成为2017年“中国航天日”吉祥物、学校长安校区永久文化地标。二是基于“航小天”推出“天之爱,吾至爱”毕业纪念戒指,形成“一‘戒’书生——勿忘初心,情定工大”毕业授戒活动,得到人民网、新华网等40余家主流媒体报道。三是建立覆盖全院、辐射全校的“航小天”微信公众平台,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便捷学生学习生活、探索学生办事直通车、推进办事流程规范化等。四是发展“航小天”周边文化产品、MG动画等,使“航小天”成为西工大人的形象代表。2019年“航小天”微信公众平台关注量6561,全年发布推送278篇,总阅读量254376。基于学院微信公众平台,以“身边人,不凡事”为主题,策划宣传推送16篇,共计约1.1万字,总阅读量达到4万,其中,阅读量超过3000的推送有6篇,超过1000的有15篇,将网络思政榜样育人工作推向高峰。

基于学科背景与专业特色服务社会。一是以兵棋推演摸索高校融合大赛。2017年,学校承办首届全国兵棋推演大赛,团队获奖5项;2018年,在第二届全国兵棋推演大赛,团队成员获全国个人赛一等奖3项,编队赛一等奖4项,团体积分一等奖3项,同时陕西赛区获优秀组织奖;承办2019年陕西省第二届兵棋推演大赛,吸引了来自六所军队院校以及四所地方院校的1100余名选手参赛;承办2019年全国第三届兵棋推演国大赛陕西赛区比赛,吸引来自省内17所军地院校的近600名选手及团队参赛。兵棋推演现已走入学校本科生《军事理论课堂》,学校兵棋推演活动得到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光明网、中国指挥与控制协会官网等媒体平台宣传报道20余次。二是以航天知识助力科普教育与知识扶贫。学院航天科普志愿者服务队面向中小学生,每年开展知识讲座、航模拼装等活动20余场,累计覆盖8000余人;学生党、团员代表走进宁夏西海固地区开展知识扶贫,累计600小时,覆盖留守儿童1000余人,得到中青报、人民网等主流媒体报道10余次;学生团队创建航天科普知识答题APP,并通过网络课堂、直播互动等形式,面向中、小学生开展航天知识普及工作。

五、航天文化代代传,塑造航天家国情

学院依托国防背景,紧紧抓住航天特色,围绕航天文化和典型事迹,多渠道构建育人路径,塑铸航天情怀,打造一批特色文化育人品牌。

以陈士橹院士“一个甲子的坚守”先进事迹宣讲活动,塑铸航天人的家国情怀,紧抓文化育人的核心。学院青年教师和学生代表自发成立陈士橹院士先进事迹宣讲团,以“中国航天日”、党团日主题活动等为契机,面向校内外师生、群众做宣讲,累计覆盖6000余人次,学院将陈士橹院士先进事迹作为新生入学教育和新任教师入职培训的重要内容。

以“飞天讲武堂”你选我请系列国防教育活动,弘扬爱党爱国精神,构建文化育人的路径。学院邀请到国防大学金一南少将、肖允华教授、梁芳教授、司光亚教授、李莉教授、乔良教授,西安卫测中心李济生院士,军事科学院罗援少将,航天英雄杨利伟、“英雄试飞员”李中华、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张智等知名学者做报告,累计覆盖学生13500人次。

以点亮“中国航天创业地图”走进三线航天基地活动,溯源航天传统精神文化,实现以文化育人的效果。学院师生前往中西部等6个三线航天基地,追溯老一辈航天人足迹,探寻航天精神文化。在第四个“中国航天日”,走进原067基地—陕西凤县,开展“追梦赤子心 溯源航天情”主题活动,得到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日报、陕西日报等十余家主流媒体报道,阅读量突破1000万。

六、多层次交流合作,培养全球领军人

航天学院坚持以学生交流为主体、以科研合作为驱动、以创新活动为依托、以国际学生培养为特色,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拥有国际事务能力和全球胜任力的国际化领军人才。

国际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取得新成效。2018年,以航天学院为依托成立“亚太空间合作组织-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多次承担APSCO短期培训项目,为来自近10个国家的多位青年学者进行培训。航天学院牵头的“未来空天飞行技术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批复名单,获批资助力度1700余万,是学校首次获批千万级的创新项目。

成功举办多次高水平国际会议。2018年10月主办的“第五届载人航天(国际)学术大会”,张育林、杨利伟、Ulrich Walter等360余位国内外专家代表参加会议;11月中下旬,“首届中国微小卫星大会”顺利举办,来自20余个国家的近400名专家学者参会并开展学术交流。2019年9月举办“2019年国际空间推进技术研讨会”,共计100余人参会,其中外宾12名;10月承办亚太空间合作组织(APSCO)微小卫星大赛,吸引了来自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一带一路”航天创新联盟成员高校,200余名科技工作者和学生参加。

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取得丰富成果。五年来,航天学院相继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法国弗朗什孔泰大学多所高校签订学生交流协议,师生出国人数逐年增长,2018年增幅超过120%,教师出国人数约占学院教师总数40%。

国际科研合作项目逐步深入。成立“西北工业大学-圣迭戈州立大学飞行力学与计算制导控制联合创新实验室”“西北工业大学-都灵理工大学连接力学联合创新实验室”等多个国际联合研究机构。2019年10月学院前往乌克兰基辅理工大学、哈尔科夫航空航天大学参加双边研讨会,推进共建联合实验室和学生联合培养项目合作。

留学生培养工作扎实推进。第一位本科留学生顺利毕业,全英文课程体系基本建设完毕,学院配备了留学生研修室,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密切。

国际化办学内容逐渐丰富。每年主办“探空火箭国际暑期学校”特色活动,国内外参与人数已超过140余人,相继承办两期泰国、马来西亚“高中教师进校园”培训活动。

(审稿:岳晓奎 张永福)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