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页面已加载完成

由于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您尽快更新,以便获取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最新版Chrome、Firefox、Opera、Edge

Chrome

Firefox

Opera

Edge

新闻网
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首 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西北工业大学张连兵教授课题组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发表阿尔茨海默症诊断与治疗的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20-08-30 20:34:19 点击数: 来源:生命学院

西工大新闻网830日电孙乐明)日前,西北工业大学生命学院张连兵教授与孙乐明副教授在国际知名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发表题为“Fluorescent Peptide Nanoparticles to Detect Amyloid-beta Aggregation in Cerebrospinal Fluid and Serum for Alzheimer's Disease Diagnosis and Progression Monitoring”的学术论文,在阿尔茨海默症的诊断与治疗领域取得了进展。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率急剧上升,严重危及老年人的健康,对社会和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由于AD发病的强隐蔽性、病程发展的缓慢性和不可逆性,患者往往到了中晚期才能够根据临床症状得到确诊。因此,研究其致病机理、开发早期诊疗方法以及有效的治疗药物具有重要的医学和社会价值。目前,由于缺乏可靠的早期诊断方法,AD患者往往错过了早期药物干预和治疗的最佳时机,AD早期诊断方法成为制约其有效防控的瓶颈。因β-淀粉样蛋白(Aβ)寡聚体和多聚体在健康人和不同发病程度AD患者脑中的含量明显不同,Aβ成为最有希望用于AD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之一,但是,现有的Aβ检测方法受指示手段与作用条件限制,实用价值不高。另外,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也远远达不到实际需要。

针对这一挑战,研究团队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荧光环肽纳米粒(c-PNPs),可用于检测健康人和不同疾病阶段AD患者脑脊液(CSF)和血清中Aβ聚集体。与健康人相比,AD患者脑脊液和血清中的Aβ聚集体与带负电的c-PNPs相互作用产生的荧光强度和波长随病情的变化而变化。形态学和细胞毒性研究也表明带负电荷的c-PNPs对淀粉样纤维生长具有潜在的抑制作用。这些结果表明,c-PNPs可为AD的诊断和病情的监测提供一种无创和敏感的方法。

论文在线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ej.2020.126733。孙乐明副教授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及共同通讯作者,张连兵教授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西北工业大学生命学院为第一单位。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和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资助。

近年,生命学院鼓励青年教师潜心科研,多方位为青年教师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努力提升学院科研氛围,此次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学术研究成果的发表,正是学院近年来重视鼓励高水平研究的最好体现。

(审稿:杨慧)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