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新闻网5月1日电(潘子祺 付怡)“不惰者,众善之师也”。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劳动者们迎来了自己的节日。
习近平总书记心里始终牵挂着劳动者,多次号召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并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代表党中央,向广大技能人才和劳动模范致以诚挚的问候,向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的祝贺。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一年来,西北工业大学全校师生积极投身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疫情防控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谱写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期间也涌现出一批敢于担当、勇于创新、敬业奉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他们是:
陕西省先进工作者:
校长助理兼研究生院院长张艳宁教授
“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
后勤产业集团周伟老师
陕西省教科文卫体系统五一巾帼标兵岗:
化学与化工学院特种功能与智能高分子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校医院预防保健科
陕西省教科文卫体系统五一巾帼标兵:
材料学院卢艳丽教授、机电学院刘书暖教授、党委学生工作部彭蓉老师、校工会李华老师

张艳宁教授
张艳宁,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人才。现任西北工业大学校长助理兼研究生院院长、空天地海一体化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陕西省网络安全风险防控实验室主任。
张艳宁教授长期服务国家空间安全主战场,发表高水平论文多篇,形成专利30余项,其中一项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她多次获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奖励: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宝钢优秀教师等多个荣誉称号。
张艳宁教授从教近30年,近三年来共指导本科毕业设计10余项、培养硕博士10余名,指导博士后研究人员3名,其中2人获2021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4人次获省、学会优秀博士论文,1人海外学成归来后入选西北工业大学“翱翔海外学者”人才,并获聘教授。

周伟老师
周伟,西工大后勤产业集团物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在2021年十四运及残特奥会期间兼任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排球项目(西北工业大学赛区)竞赛委员会、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坐式排球项目竞赛委员会场地环境处业务主管,主要负责疫情防控消杀、形象景观布置、场馆环境卫生维护、空气质量和气象预报等工作。
周伟同志按时完成临时消杀任务;与相关部门、处室、团队沟通完成各竞赛区域、各功能房以及场区内形象景观布置搭建;与组委会环境治理部、陕西省气象局等部门协作,及时转报空气质量预报、气象预报等,并确保场区、场馆绿化养护、环境卫生等。十四运会过程中,他一刻不放松,用执着与坚守,辛勤与汗水保障比赛圆满落幕,充分展现了西工大的风采。

化学与化工学院特种功能与智能高分子工信部重点实验室部分老师合影
化学与化工学院特种功能与智能高分子材料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现有教职员工46人,实验室主任张秋禹教授为西北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院长、国家级领军人才、曾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
实验室始终坚持“四个面向”,以张秋禹教授、黄英教授、马晓燕教授、颜红侠教授等一批女教授为团队带头人,先后攻克了新型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构筑、导电导热高分子材料、微纳米高分子杂化材料、超支化发光聚合物等关键技术。累计获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项目80余项,打破了我校化学学科在Science期刊发表论文零的记录。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多项省部级奖,获授权发明专利100余件,促进了相关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实验室先后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奖多项,黄英教授还获评陕西省教学名师,颜红侠教授获评“最满意教师”等。培养学生中有3人获宝钢奖学金、50余人次获国家奖学金;获陕西省研究生创新成果展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

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策划与采编部部分员工合影
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丰富传播内容、创新呈现方式、拓展发布渠道,实现了思政教育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有效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主要承担校级网站、新媒体平台、《西北工大报》、西工大电视台、陕西大学生在线等建设运营工作,并对全校各单位网站、新媒体平台建设与管理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中心围绕“党史学习教育”“人才培养大讨论”“疫情防控”“科技工作会”“心怀‘国之大者’”等中心工作开展选题策划及新闻采编,年平均推出图文、音视频、H5等融媒体作品300余条,参与各类活动摄影摄像400余场,发行报纸20期,各网络媒体平台累计浏览量超过一亿人次,有效提升了学校社会知名度与影响力。
中心累计有45件作品获“陕西高校新闻奖”,1件作品获“陕西新闻奖”一等奖。中心连续3年获评“陕西高校新媒体运营十佳奖”,建设运营的官方新媒体平台在人民网“2020中国高校新媒体影响力榜单”中排名第7,并入选“2020陕西好网民工程精品项目”。2021年,学校官微入选由中宣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公布的“首批高校思政类公众号重点建设名单”,中心获评学校“三全育人”先进集体。

校医院预防保健科合影
校医院预防保健科主要承担校园传染病防控、大学生保健等工作,全年重点开展学生入学体检和疫苗接种、校园传染病防控、疾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儿童计划免疫、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慢病随访、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等工作。
3年来,预防保健科共完成学生体检3万余人次,完成学生出血热疫苗接种5万多剂次,结核菌素试验2万余人次,有效地预防学校出血热及肺结核的流行、传播。自新冠疫苗全民接种工作开展以来,在医院的领导下,其他科室同志的配合下,截至目前,已完成76080多剂次的疫苗接种。
疫情防控期间,科室全员参与核酸检测及校园疫情监测、排查等工作。科室邓青朋同志被借调到碑林区疾控参与工作,获得“最美逆行者”荣誉称号。2021年,科室获评学校“三全育人”先进集体。

卢艳丽教授(中)
卢艳丽,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十多年来,一直奋斗在教学科研一线。她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5项课题,主持省部和校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10项。她负责的“迷人的材料世界”课程2020年获首批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负责的“高性能增材制造实验”课程,先后获首批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首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是目前学校唯一获批2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教师。

刘书暖教授
刘书暖,机电学院教授,自留校任教以来始终坚守“育人初心”,将思想教育引入教学全过程和研究生培养。她曾获“北京精雕”专项奖教金,所指导学生连续3届获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设计;她担任05021801班主任,坚持思想引领,班上20名同学11人入党。学业与科技创新两手抓,该班保研比例达到30%,班内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一等奖1人、三等奖2人,获国家级奖项9人,并获校先进班集体称号。

彭蓉老师
彭蓉,现任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学生处副处长。疫情防控期间,她带领友谊校区的学生工作组完成了全员核酸、研考保障、楼宇封闭、物资配发和学生返程等工作。她新建10个红色育人实践基地,指导1个团队获2021年陕西省“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她组建学生党史宣讲团覆盖学生上万人次,打造党史微课等多项网络思政精品,负责报送的2个学生工作案例入选学校思政工作案例库并获工信部部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百佳案例。

李华老师
李华,校工会青工文体宣传部部长。她先后获得“全省教育工会三服务活动优秀工作者”、陕西省总工会职工互助保障工作先进个人、学校 “十育人”工作先进个人、校级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她负责的工会经审工作连续4年获陕西省经审工作一等奖,被评为“陕西省经审工作先进单位”,女工工作获陕西省 “工会女职工组织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和“先进女职工委员会”等荣誉。
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
让我们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祝贺!
近日,校工会也对学校先进部门工会、优秀工会干部、优秀工会积极分子和优秀工会之友进行表彰,以榜样带动校内各工会组织继续发挥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的重要作用。
其中,材料学院部门工会等10个工会组织获评先进部门工会;航空学院苏润娥等55名干部获评优秀工会干部;材料学院付前刚等5名同志获评优秀工会之友;航空学院王斌等47名同志获评优秀工会积极分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孜孜不倦学习、勤勉奋发干事。作为新时代的劳动者,我们更要牢记嘱托,坚守在各自岗位勤勉工作、拼搏奋斗,争创一流、勇攀高峰,以求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洪流中勇立潮头,在不进则退、不强则弱的竞争中赢得优势,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人生中有所作为。
奋进新征程,致敬劳动者。
祝光荣而伟大的劳动者们节日快乐!
(审稿:杨晓燕 马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