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页面已加载完成

由于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您尽快更新,以便获取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最新版Chrome、Firefox、Opera、Edge

Chrome

Firefox

Opera

Edge

新闻网
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首 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祝贺神舟十六号发射成功!西工大人从不缺席!
发布时间:2023-05-30 21:47:09 点击数: 来源:新华社 人民日报 央视新闻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西工大新闻网5月30日电(文字 白婧熠)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将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进行在轨轮换。在空间站工作生活期间,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将进行出舱活动,开展空间科学实(试)验,完成舱内外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等各项任务。

此次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是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9次发射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75次飞行。

目前,空间站组合体已进入交会对接轨道,工作状态良好,满足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交会对接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神箭”已至,叩问寰宇;星河灿烂,再立新功。此次发射成功的背后,有许许多多西工大师生校友的耕耘与奉献,他们心怀“国之大者”,助力国家航天事业,展现了西工大人的奋斗与担当!

西工大人在行动!

为了此次发射任务圆满完成,西工大师生团队全身心投入到相关工作中。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任务中,航天员随身佩戴的辐射剂量仪,其核心元件采用了材料学院介万奇教授团队研发的碲锌镉(CZT)探测器。CZT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室温辐射探测材料,基于CZT材料制备的探测器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能够准确计量辐射数据,对于保障航天员身体健康和空间环境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介万奇教授团队从事X及γ射线探测与成像用碲锌镉半导体材料、器件制备、应用技术和产业化研究,团队生产研发产品多次助力我国航天事业发展。

介万奇教授团队

机电学院张卫红院士团队及其所在的空天结构技术重点实验室开展了航天器整体式结构系统优化,实现飞船整流罩及逃逸支撑结构创新设计,有效提高了系统动力学性能并显著减轻重量。

张卫红院士团队

机电学院刘维伟研究员,参与了航天发动机难加工材料弯管的高效精密加工技术攻关。通过检测-加工一体的自适应加工技术,实现了发动机弯管等复杂构件的高效精密加工。

刘维伟研究员及其所在团队师生

生命学院杨鹏飞副教授,参与我国空间站航天医学实验研究,开展了空间飞行对航天员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为长期飞行任务航天员失重防护锻炼方案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杨鹏飞副教授及其所在团队师生

除了在校师生,西工大还有许多校友积极参与到了相关项目任务中,为中国航天事业贡献力量。

胡海峰,我校自动化学院1997级本科生、2001级硕士研究生,CZ-2F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载人登月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第十二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研制工作,全面参与了空间站建造阶段发射神12-神15运载火箭的研制,参加了将航天员送入空间站的4次发射任务,为中国空间站建造做出了积极贡献。


胡海峰

樊蓉,我校自动控制系(老9系)1991级本科生,梦天实验舱副总设计师,负责梦天实验舱总体工作。

樊蓉

孙勇,我校电子信息学院1993级本科生、2008级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硕士研究生,现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设计部信息与电子专业总师。从事航天器数管分系统设计与研制工作25载,作为领域专家先后参与完成了多个型号数管分系统的研制任务,带领团队研发了自主可控的星载多任务实时操作系统,成功应用于载人飞船,货运飞船,空间站等多颗型号,解决了载人领域多任务,高并发,强实时,高数据吞吐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他曾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称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是载人航天领域数管分系统创始人之一。

孙勇

李广兴,我校航天学院1997级本科生,2004级博士生,梦天实验舱总体副主任设计师,主要负责控制系统设计,飞行方案设计,在轨飞行控制工作。

李广兴

邵立民,我校航空学院1998级本科生,2002级硕士研究生,2004级博士生,现神舟载人飞船系统副总设计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总体设计部(501部)研究员。组织开展空间站工程神舟十二号、十三号、十四号、十五号、十六号载人飞船并行研制工作和飞行任务准备工作。

邵立民

柏林厚,我校航海学院1998级本科生,现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从事空间站总体设计和飞行控制工作,目前是空间站任务联合飞控试验队技术负责人。从业十余年间,他先后参与研制了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等载人航天器。在空间站的工作中,他主要作为系统副总设计师,负责整个空间站的运行管理以及相关的地面研制工作。

柏林厚

吴军,我校航空学院2000级本科生,2004级硕士生,梦天实验舱系统总体主任设计师,主要负责梦天实验舱总体任务功能设计,系统设计等总体设计工作。

吴军

祝强军,我校航天学院2000级本科生,2006级博士生,梦天实验舱轨道专业副主任设计师,主要从事梦天交会对接轨道设计。

祝强军

李洞春,我校机电学院2000级本科生,毕业后深度参与了载人航天工程神舟七号到神舟十六号以及风云二号卫星远地点发动机、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发动机等多个型号任务。在本次飞行任务中,来自航天四院的李洞春校友负责神舟十六号的逃逸固体发动机设计与研制。2016年作为神舟十一号任务参研参试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

李洞春

朱剑冰,我校计算机学院2002级本科生,2006级硕士研究生,现空间站核心舱数管分系统副主任设计师,某卫星型号数管分系统主任设计师。从事航天器数管分系统软件研制工作十余载,先后参与完成了高分重大专项系列卫星、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祝融号火星车等多个型号的星载软件研制任务。

朱剑冰

范高洁,我校航天学院2004级本科生,2008级硕士研究生,现空间站系统总体副主任设计师。负责总体飞行方案设计、轨道设计和飞控实施等,目前是空间站任务飞控试验队总体技术负责人。

范高洁

周涛,我校计算机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师从李士宁教授。现就职于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负责CZ-2F火箭控制系统设计,先后参与了空间站交会对接任务和空间站建造阶段的神舟八号至神舟十五号所有任务,获得载人航天突出贡献者等荣誉,为我国空间站建造做出了贡献。

周涛

陈牧野,我校航天学院2010级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作为型号总体岗研究人员,参与了长2F遥15的研制工作。

陈牧野

根据各位校友以及评论区粉丝们提供的线索,我们还了解到马动涛、杨海峰、乔立青、李文钊、王磊等校友在载人航天的各个岗位上默默奉献,不懈追逐……

长风破浪风正劲

奋楫扬帆逐梦圆

致敬中国航天人,也致敬不断耕耘于航天事业的西工大人!

科技创新、铸国之重器

与时俱进、担时代大任

一代又一代西工大人还将继续精研专业、不懈追逐,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审核:马西平)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