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新闻网7月30日电 (通讯员 王一宁 靳姝琦 翟彦欣)7月12日—17日,由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组织的“创新创业江阴行”暑期社会实践队一行,在动力与能源学院学院党委副书记沙治邦以及辅导员王一宁的带领下,先后在江苏省江阴市、张家港市、华西村、江阴临港开发区、镇江等地开展了关于新能源、新科技企业创新创业的实地调研。同时,社会实践队拜访了88届江阴机电班的校友们,感受西工大精神的传承。在此次创新创业的暑期社会实践过程中,实践队成员克服困难,积极主动联系企业,以座谈、问卷、参观等多种形式展开调研,在了解了江阴等地新能源科技企业的发展特点及优势的同时,队员们也收获了创新创业方面宝贵的经验与心得。
教授谈创新创业揭开创新创业“神秘面纱”
“不打无准备之仗,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在此次社会实践出发之前,实践队员对于创新创业方面的积累并不是很多,因此带队老师王一宁特别安排了出发之前的采访活动,分别对动力与能源学院的陈玉春教授、索建秦教授、缑林峰副教授进行了简单的采访。三位老师生动地对我们讲述了自己其他的创新创业实例,并对我们的同学提出了相应的期望。在采访结束之后,我们在整理采访内容的时候,从一个新的角度开始对创新创业有了一个懵懂的认识,开始对我们的实践活动充满了期待与向往。
深入“宝地”探得“真经”
在抵达江阴之后,我们先后前往海润光伏、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张家港骏马钢帘线有限公司、中船动力等几家企业,通过对其员工发放问卷、参观车间、与企业领导进行座谈等方式对其企业的发展起源、发展现状、企业文化、经营战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了解。在了解这些企业之后,我们发现这些企业均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以及国家政策,充分打开国内外市场,在技术及管理方面不断学习,自主创新,以保持其在市场里的勃勃生机。实践队员对于这些企业是第一次了解,便对其先进的创新思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在长电科技参观座谈时,队员们更是对其领导者的创业故事充满了极大的好奇心,惊异于创业过程的艰难,赞叹于白手起家的勇气。

“感受”华西感受创业守业
“你们先走,我再感受一下华西”,这是沙治邦副书记在观看了华西村老书记的语录碑室之后留给同学们的一句话。7月14日下午,我们有幸前往华西村感受华西村的创业守业精神。华西村本是一贫如洗的一个小村落,在华西村人民充分利用时代优势,艰苦创业,努力拼搏,将华西村创建成为“天下第一村”,让全国其他的乡村,甚至是城市望尘莫及。在队员们赞叹于满地别墅区的新农村建设成就的同时,所有队员感受到的是华西村人民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在时代的造就下,华西村人民的创业及不屑的守业精神是现代人所急需的。

产学研合作临港的“意外收获”
在7月15日上午,实践队一行来到了临港开发区,在新能源产业园管委会主任谢挺、副主任孙惠峰的陪同下我们参观了展览馆,同时前往中建材浚鑫以及远景能源两大新能源产业园的龙头企业进行调研,以点带面地对临港开发区的实际情况做了了解。可以看出,临港人十分注重自己的地理优势,在充分利用地理优势的同时,不断开发新能源,创建新平台,开发自主创新的软件,将“新”作为发展的总体思路。在座谈过程中,沙治邦副书记也受到了临港开发区领导们求贤求才若渴,双方在校企合作以及产学研结合方面达成了一直默契,这是此次临港之行最大的意外收获。

血脉相承薪火相传
此次江阴行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拜访我校88届江阴机电班的校友,他们去年前往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回访母校,并对母校的学弟学妹们带去了温暖。此次社会实践队中,也包括翟彦欣在内的四位受到这些校友资助的学生。在社会实践进行的过程当中,潘静军、陶杏泉、张慧澄、顾峰、张忠明、黄建刚等校友给予社会实践队很大的支持和鼓舞,所有的实践队员以及带队老师都深深的被这些学长学姐的热情以及用心感动,在队员的朋友圈以及微博上,到处可见对于校友的感谢以及感动。西工大人历来讲究薪火相传,在此次社会实践过程中,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这是一种怎样感动的精神。

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队员克服了行程周期满、地域跨度大等困难,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团队里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同时也在创新创业方面,从一个个“门外汉”,成了一个个有社会经验的现代大学生,在锻炼自我的同时,也为学弟学妹们带回来了极其宝贵的知识及经验。
“创新创业,我是大学生,我能我行”!
(审稿:沙治邦 责编:陈仲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