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新闻网9月1日电(通讯员 徐永超)2014年8月20日至28日,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志愿者赴甘肃省民勤县开展了为期9天的“爱心+环保”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了共建实践基地、爱心捐赠和沙患治理等活动。实践队由5名老师和11名学生志愿者组成,学院党委副书记赵洪章和郑锡涛教授带队。此次活动旨在让学生志愿者亲历沙患治理,向民勤高中学弟学妹们奉献爱心,了解西部自然与人文文化,同时也帮助自己成长。
民勤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南依武威,西毗镍都金昌,东北和西北面与内蒙古的左、右旗相接,是镶嵌在古丝绸之路要道上的一颗绿色宝石。民勤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区,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民勤绿洲就像一个绿色的“楔子”,插在两大沙漠中间,遏制着两大沙漠的合拢,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提出“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8月22日上午8点,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与民勤一中共建社会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民勤一中顺利进行。民勤一中校长许少英、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党委副书记赵洪章分别致辞。随后,赵洪章副书记和郑锡涛教授分别为出席揭牌仪式的师生做了精彩的演讲,介绍和宣传了西工大的校情校史、学科特色以及校园文化。随后,在民勤一中校领导陪同下,实践队员参观了民勤一中校史馆和校园,感受民勤一中浓厚的学习氛围和悠久的校史文化。上午10点,举行了西北工业大学01011304班与民勤一中高一年级宏志班、宏毅班共建友好班级活动。01011304班班主任郑锡涛教授为民勤一中高一宏志班、宏毅班的学生作了励志演讲,向两个友好班捐赠20000元现金,设立了“西瓜籽励志奖学金”,并赠送一架J20飞机模型作为纪念。8月25日晚上8点,实践队成员再次来到民勤一中,与“友好班级”开展友好交流活动。实践队员分别在宏志班和宏毅班开展互动,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历和生活感悟,回答同学们是各类提问。
8月23日至25日,实践队员们在腾格里沙漠开展了为期3天的沙患治理活动——制作“麦草方格”。每日清晨,队员们迎着第一缕阳光奔赴民勤县夹河乡国栋治沙生态基地。当地知名青年志愿者马俊河介绍了民勤文化、历史、人口的简况,同时传授了防沙治沙的技巧。随后,老师与实践队员们开始了草方格的种植工作。他们热血澎湃,干劲十足,烈日下3天的劳作,大家总共完成了226个草方格,共占地900多平方米,为民勤环境治理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活动期间,实践队成员在亲自体验治沙工作的同时,还奔赴民勤老虎口和青土湖等治沙成功示范区进行了参观学习。同时,参观了民勤防沙治沙纪念馆,了解了民勤治沙历史。队员们看到民勤老虎口的风沙失去了往日的威风,干枯多年的青土湖再现碧波荡漾,久违了的水鸟、野兔和蜥蜴不时地跃入队员们的眼帘,这喜人的变化都是因为有民勤人民以及像西工大航空学院实践队这样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的不断奉献,每一位队员都将温总理的那句“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牢记在心,决心为民勤治沙防沙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
尽管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赴甘肃民勤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但是每一位队员都学到了大学课堂所学不到的知识、技能,感受到了“勤朴、坚韧、尚学、求真”的民勤精神,了解了民勤人民抗击风沙的光辉历程。民勤绿洲的沧桑巨变告诉我们,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每个实践队员心底都埋下一个心愿——“民勤的土地,孕育着我们绿色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