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新闻网5月5日电(高莹)4月28日下午14:30,南京大学博导、中国著名美学家潘知常教授应邀做客我校“翱翔名家讲堂”,在翱翔学生中心为西工大师生带来一场以“让一部分人在中国先爱起来——从《红楼梦》到‘中国梦’”为主题的报告。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学生处副处长台炳龙以及长安校区师生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自动化学院党委副书记孙华强主持。
潘知常教授开篇讲到,关于“中国梦”的讨论古已有之,其中最为深刻的是曹雪芹。《红楼梦》告诉我们的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爱是万万不能的。接着,潘知常教授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个人生平娓娓道来,为学子们讲述了这个“被我们叫做曹雪芹的人”一定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上流社会中的一分子,也一定经历一个大家族的大起大落,“人生之哀,家国之痛”是他在他的家庭乃至整个民族背景下所体验到的最痛苦的感受。因此,曹雪芹才得以对我们这个民族进行了有史以来最深刻的解读。
随后,潘知常教授以通俗、时髦的语言,从“众书之书”、“爱的圣典”、“文学宝典”、“灵魂史诗”四方面解读《红楼梦》。潘知常教授向广大学子们讲述,《红楼梦》是一部从生命本体、精神方式入手来考察民族精神困境的大书。生命如何能够成人?只有在《红楼梦》里,我们才第一次大梦初醒。潘知常教授呼吁:“《红楼梦》写的是爱的寓言,而不是爱的故事。《红楼梦》写法的突破,就是从使人不成其为人到使人成其为人,从使美不成其为美到使美成其为美。”因此,贯穿潘知常翱翔名家讲堂的精神就是爱与美,本次讲座得以让广大师生了解到“中国梦”的实质不是仅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更是让一部分人先爱起来。这个爱是对自然、艺术、生命都要有一颗博爱之心。
通古晓今、幽默风趣潘知常教授将历史照进现实、在现实中追溯历史,用文学作品启蒙工大学子,并分享了他对于历史和现实敏锐洞见。在他构建的关于文学、历史、现实的缤纷世界中,广大师生均在本次翱翔名家讲堂中受益匪浅。
潘知常教授简介:
潘知常,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传媒研究所所长、城市形象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著名美学家、红学家、战略咨询与策划专家。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1993年被聘为教授。中国民主同盟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青年联合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产业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审计学院、江苏社会主义学院兼职教授。先后出版《中国美学精神》、《生命美学》、《<红楼梦>为什么这样红》、《潘知常揭秘“四大奇书”》等著作三十部,被媒体誉为“政府高参、企业顾问、媒体军师”、“生命美学创始人”、“爱的布道者”、“影响中国百名公共知识分子”。曾在上海电视台、江苏电视台、安徽电视台和南京电视台讲《红楼梦》、《水浒》和《聊斋》一百余集。



(审稿:孙华强 编辑:田庆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