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新闻网6月2日电(张卫宏 摄影记者 卢迪)5月27日早晨,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主办、西北工业大学承办的“感知中国——关中科技与文明探知”活动在我校友谊校区正式启动,来自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石油大学以及我校共九所陕西高校的近百名中外师生参加了这一活动。
在简短的启动仪式上,西北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孙武斌代表学校欢迎大家来到西北工业大学,并对本次感知中国活动的安排和宗旨作了宣讲,希望留学生通过此次活动能够更加了解陕西、更加热爱陕西、为陕西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27、28日为期两天的活动中,全体师生先后参观了西北工业大学智能声学及临境语音通信研究中心及大学生创新中心、韩城司马迁祠、党家村、黄河魂水利风景区等地,司马迁、四合院、黄河这些中华文化的代表符号一次次地带给留学生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启迪。让我们跟随他们一起去探知关中大地蓬勃发展的科技创新与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吧。
第一站:西北工业大学——科技原动力 创新无止境
27日早晨,虽然西安下起了中雨,但大家的探知热情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近百名中外师生精神抖擞、整装待发,简短的启动仪式后,便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参观。作为本次活动的承办院校,西北工业大学充分调动本校的科技优势,精心安排了参观路线。感知团一行首先来到了航海学院智能声学及临境语音通信研究中心,中心依托西北工业大学“水下信息与控制”国防重点实验室,由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陈景东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主要开展语音信号与临境声学方面的研发工作。在中心的全消声实验室里,留学生第一次体验了回声对消、噪音控制等有趣而神秘的声学技术,探索科学的兴趣油然而生。参观完高大上的声学研究中心,留学生又来到了西北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中心进行参观,这里集中了航空、数模、模联电子等8个不同学科门类的创新基地,是学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促进大学生情商和智商同步发展的重要阵地。在基地中国学生的演示下,感知团一起观摩了机器人舞蹈、机器人足球、智能车竞赛等大学生自己的创新成果,并与中国学生现场交流切磋起科技发明的创意构想。





第二站:司马迁祠——史记韩城,风追司马
中午1点,结束了在西北工业大学的科技创新主题参观后,感知团一行驱车3个小时,来到了距离西安230公里的历史文化名城--韩城市。韩城市位于关中平原东北隅,这里历史悠久,历史人物众多,文物古迹荟萃,世界文化名人司马迁就诞生于此。感知团的韩城之行,首先便来到了司马迁祠。司马迁祠是人们为了纪念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而建的祠和墓,整座建筑自坡下至顶端,依崖就势,层级而上。被肃穆、庄严的气氛所感染,感知团的师生们沿着司马坡的石阶,一级一级地、一点一滴地去追想这位古人的伟大精神和高尚人格。来自韩国的留学生李承根在参观时骄傲地告诉老师,他在韩国上学时就从历史课上知道司马迁是中国古代有名的历史学家了。



第三站:党家村——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
28日清晨,雨过天晴,天空湛蓝。沐浴着美丽的晨曦,感知团奔赴韩城市东北的党家村,开始了第二天的参观。党家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被专家誉为“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 许多留学生都是第一次走进院落如此密集的古建筑群,不禁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折服。他们好奇地走进一座座各有特色的庭院,认真地听导游讲解着一段段传承久远的家训,小心翼翼地触摸着精美奇巧的一砖一木,努力去体会中华民族修身治国的理想追求和崇文重教的优秀传统。


第四站:黄河魂水利风景区——厚云积岸,大水走泥
黄河魂水利景区位于陕西合阳县境内,国内总装机容量最大的东雷抽黄工程和扬程最高、流量最大的亚洲第一泵站,万里黄河第一座排沙漏斗等充分展示出现代水利工程的无穷魅力,彰显着民族治水精神。黄河作为一个词汇对于众多的外国留学生并不陌生,但亲自来到黄河边,真实的黄河还是强烈地震撼到每一个人。流经此处的黄河河面宽广,水流舒缓,恰似母亲敞开的怀抱。年轻的孩子们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脱下鞋袜,赤脚奔跑在柔软温暖的泥滩上。九校的留学生自发地拉起手,唱起属于自己的歌。这时候,黄河母亲不再只属于中华民族,她属于全世界、全人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经历了两天的感知之旅,走过关中辽阔的土地,大家有着怎样的感受呢?不同国家、不同学校的留学生表达了这样一个共同的心声:“通过这次活动,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中国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博大精深的历史文明,都需要用一生去探知!”
(审稿:孙武斌 编辑:田庆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