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新闻网6月17日电(通讯员 朱斌)走进六月,迎来“考试月”,许多课程都集中在这一个月里对学生进行学习质量的检验。航天学院学工组将学生工作重心指向学风考风养成,早起签到、“牵手1+1”、微信推送知识点……学风考风系列教育在各年级展开,确保学生扎实学习、安心复习。
每天早上七点的闹铃刚响过一遍,航天学院大一的张同学就急急的从床上爬起来,简单的洗漱之后,便背着满满一书包要看的书和简单的早餐,奔赴自习室,因为“牵手1+1”学习辅导小组的学姐已经在自习室边学习边等他。
低年级本科生:老师导学朋辈帮学导员助学
一二年级学生公共基础课多,同学们通过课堂学习和课下答疑,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知识,更充分的准备考试。进入“考试月”,航天学院也在学生小班成立学习小组,党员和学生骨干自发整理课程学习脉络图、学习笔记等资料,帮助大家深刻学习、答疑解惑。
为帮助学困生学习,考试月中,在辅导员引导下,党员骨干和二年级学长学姐分配责任到人,形成“学长传帮带 牵手1+1”学风提升计划。针对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英语等课程,优秀学长学姐一周一讲,形成学困生疑问有答、困难有人帮的学习氛围。二年级学长们紧张复习之中,还抽时间在微信平台开通“小天带你学高数”等知识传递渠道,“重点知识、疑难问题,一看就懂”,“今天推送发的高数知识点很受用,玩手机也能多学一些”。
早起签到、自修学习、互相研讨,在辅导员的协助下,大一大二学生自入学以来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临近考试,本科生辅导员通过召开大班会、班干部会议、线上提示等形式,督促学生学习。紧张复习备考中,辅导员还给送去防暑药品,保障学生安心备考。
高年级本科生:专业课程学习与实践并行营造科创学风
近日,航天学院大四本科生毕业设计团队研制的小型探空火箭NPU-X2在长安校区发射,引爆微信“朋友圈”,科技实践氛围异常浓郁。
该项实践活动既是航天学院本科生综合素质培养手段的完善,又搭建了航天领域大学生创新孵化平台。自2015年起,航天学院针对如何提升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问题,结合航天学院的优势研究方向,探索成立“迷你研究所”,形成跨专业的试点团队和研究项目。
高年级本科生自回迁老校区来,通过“现代传感技术及应用”、“自控元件”、“航天飞行器设计”等课程,结合导弹总体、空间轨道力学等课程设计和大四学年的毕业设计,在学业上稳扎稳打,把“基础扎实”做实,让“考试月”也收获满满。
研究生:学习陈士橹院士事迹营造良好学术学风氛围
“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首个“中国航天日”之际习近平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航天学院研究生在学习,也在践行。耕耘航天、潜心治学,陈士橹院士用毕生精力为我国航天事业开拓创新,为祖国强大拼搏奉献、鞠躬尽瘁,学院号召和组织了全体学生学习陈院士事迹,研究生们还自发学习,并结合“科技三会”等,表示“不待扬鞭自奋蹄,为科技强国贡献航天力量”。
航天学院还通过组织研究生“灵犀学术殿堂”、“ALAE”学术年会、创新实践等学术活动,提升研究生学术素养。航天学院研究生牵头自主研制的“航小天1号”火箭发射、发起的“航天好声音”天地往返音频采集活动等科研创新实践,展现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导师的指导和学院的综合倡导下,研一学生已经融入教研室、研究所,开始从事相关科研任务,打造自己的科研核心竞争力。
(审稿:郑曦 编辑:田庆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