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新闻网6月22日电(通讯员 夏春雨)6月19日下午,“剑桥大学的生活--与工大学子面对面”访谈交流会于管理学院报告厅举行。校外嘉宾剑桥大学研究员那晓翔,剑桥大学博士陶媛,剑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卢超,校内嘉宾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李小聪,管理学院副院长刘晨光,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张翠仙以及近200名同学参加了此次交流会。

交流会伊始,李小聪对此次访谈交流活动进行简要介绍,并介绍三位嘉宾简历。随后,访谈正式开始,那晓翔、陶媛、卢超以及有在剑桥大学交流访问一年经历的刘晨光上台与大家交流。

陶媛对剑桥大学的学习环境及历史发展进行了简要概述,通过一张张精美的图片,介绍了叹息桥的由来、数学桥的典故,各著名学院的标志建筑以及在异国他乡生活与交友的经验。卢超在学术研究方面向同学们介绍了关键利益相关者、技术路线图的概念、如何找到合适的量、资源分配、资源调整的政策等。他提到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的定量问题是研究的重要问题。那晓翔主要介绍了自己从事科研工作的经历,由一部手机,一个app,一辆货车引发的探究让同学们领略到了深入思考的重要性,filed testing、road testing等实验也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在互动环节中,同学们积极提问,嘉宾耐心地一一为他们解答。陶媛介绍了科研兴趣的重要性,结合自身经历,鼓励同学们多方面选择,用一定的时间找出自己的兴趣所在,并就兴趣作深入学习。在如何提高留学竞争力这个问题上,三位嘉宾介绍了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途径,并对想要留学的同学进行鼓励和引导。在提到中国学生与外国学生思维发散性的问题时,三位嘉宾认为,应试教育只是产生固相思维的一部分原因,想要摆脱死板套路,大学生应该多进行独立深入的思考,培养自己的思维发散能力。他们还提到,思维发散不等于胡思乱想,要结合实际行动,一些科研工作中定律规则还是要好好遵守。
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本次访谈交流活动拓宽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加强学生对世界一流名校的了解,激发同学们努力学习,深入思考,投身科研的决心。


(审稿:张翠仙 编辑:田庆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