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页面已加载完成

由于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您尽快更新,以便获取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最新版Chrome、Firefox、Opera、Edge

Chrome

Firefox

Opera

Edge

新闻网
部门动态
当前位置: 首 页 >> 部门动态 >> 正文
西部美丽乡村 平利秀美田园——西北工业大学摄影学会赴陕西平利采风活动侧记
发布时间:2017-04-13 17:41:01 点击数: 来源:校工会

西工大新闻网4月13日电秦雪威 摄影记者 郭友军 宗青川 吴勇 郭振华)又是一年春来到,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春天是他们走进山川田野,追逐大自然复苏景象的最美季节。4月8日—9日,西北工业大学摄影学会组织了部分成员前往陕西省平利县进行采风活动。

平利县地处陕、鄂、渝金三角,北接秦岭烟雨,南依巴山屏障,境内群山牵绕,沟溪纵横,光照充裕,雨量丰沛,土壤肥沃,植被繁茂,空气清新。平利是中国名茶之乡、绞股蓝原产地和女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自然优美,人文厚重,民风淳朴。早春的陕南,绵绵春雨如酥油,无声地浸润着群山和田野,给青翠的山坡,绿油油的茶园增添了春的妩媚。我校摄影学会是第一次组织会员走近平利,以前对它还是比较陌生。然而,当我们渐渐走进她的怀抱时,人们被她的景色倾倒了,难怪公路边巨大的广告牌上赫然写着:建设中国最美丽乡村。

我们第一个采风点选择了长安镇龙头村,这是个生态旅游村。摄影爱好者们一下车,就被眼前的风景吸引住了,发出了由衷的感叹,“真美!”龙头村距离县城大约十多公里,其周围山脉蜿蜒起伏,清清的河水环村缠绕,行如游龙。白壁青瓦格子窗的民居风格与山青水秀的田园风光交相辉映,呈现出“碧水蓝天马头墙,翠竹绿树映农庄”的美丽景象。

摄友们或三五成群,或单枪匹马分撒于四野,各自选择自己活动路线开始创作。在村头,马头墙下柳色青青,绿草茵茵,精致的园艺,富有陕南农村生活气息的雕塑与一块块的茶园相映成趣。放眼四周,一派烟雨蒙蒙,淡墨色的远山近岭被片片白云缭绕,山麓人家,隐于绿树丛中,桃红李白,如诗如画,更添几分梦幻旖旎之美。然而清凉的雨水滴落在脸颊,让人清醒地感觉到,这不是虚构的幻觉,这是现实中西部一个美丽的乡村田园风光。春雨中的山川田野风光与艳阳之下的景色是完全不同的,它们给人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情感也是不同的。龙头村雨中的田野风光更有几份古典诗歌的韵味,宁静、淡雅,如同喝一盏盖碗的中国茶,特别感觉着隽永。其风光使人百看不厌,回味无穷,浮想联翩。摄友们打着雨伞穿梭于田野之中,寻觅那一幅幅如梦如幻的景色。河边的杨柳在春雨的滋润下,稚嫩的柳叶青翠欲滴,柳枝在微风中轻摆,茶园中飘来阵阵淡雅的桂花清香。其实,在长安镇、在平利县,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的特色,可以这么说:一步一景,一村一品,一乡一韵。由于时间的问题,我们不能在一个地方长时间呆下去,还有更多的地方需要去,告别了龙头村,移师女娲茶镇。

简单的午餐后,我们经过一段车程,来到闻名遐迩的长安女娲茶镇。自古名山出名茶,以女娲山为代表的平利的山,云遮雾罩,百草丰茂,土质肥沃,是茶树生长的理想环境。春天,这里到处都能见到绿风吹拂如绣似缎的茶山,嗅到的是清新富氧、弥漫着幽幽茶香的空气。这里茶园遍布,丰富的茶园景观,厚重的茶文化积淀,淳朴的民风与茶俗,在此相映成趣。在女娲茶镇广阔的田野里,鲜花盛开,山坡上茶园的茶叶被雨水洗得更加油亮;古色古香的街道在雨天显得格外宁静,小镇的街道十分干净,精致的牌楼、一栋栋徽派民居坐落在葱绿的山脚下,一派春色盎然。登上廊桥,极目远眺,高速路蜿蜒于绿色的大地,女娲故里的富硒茶源源不断地由此销往四面八方。摄友者们在雨中沿着山路拾级而上,极目远望,烟雨苍茫的茶镇在绿色田园里显得格外宁静安详,女娲茶镇的美景尽收眼底。

离开女娲茶镇,我们来到一个著名的关隘,名叫 “关垭”。它是楚长城的一个部分,秦楚交战的要塞,楚长城建于群雄争锋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最古老的长城,又称内长城(或方城)。关垭之东为湖北省竹溪县蒋家堰镇,西为陕西省平利县长安镇的交界处,308省道穿越而过。据史载,当年刘邦、项羽曾在这里兵刃交锋;李自成、张献忠也在此安营扎寨;冯玉祥、李宗仁将军率部途经此地;民间传说薛刚反唐,打进长安城,也是从这里西进的。关垭楚长城不仅历史地位显赫,而且与成语“朝秦暮楚”颇有渊源:“朝秦暮楚”意指在战国时期,秦、楚两国数百年在此形成攻防对峙,关垭频繁易手,早上还是秦军埋锅做饭的地方,晚上就变成了楚军炊烟缭绕之地。周边生活的老百姓和一些小诸侯国家,不敢与秦楚争锋,只好谁占上风就倒向谁。然而,“朝秦暮楚”在兵家必争之地的关垭却指的是一种生存的智慧。如今的关垭仍保存有古城墙遗迹,总体尚可完整辨识。1998年10月,在原址上复建起一座高大宏伟的现代仿古城楼,城楼两侧保留了依山而建的古代墙体。墙体夯筑而成,高大而浑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里已经成为人们凭吊古战场的亮丽风景。摄友们在不仅这里进行了摄影活动并了解了一些相关的历史知识,对关垭这个古遗址平添了一份历史的敬意。在绵绵的细雨中,我们从关垭的东边穿过城楼门洞,眨眼间就离开了湖北的地界走进陕西。

晚饭后,摄友们当然不会放弃拍摄夜景。晚上平利县城的月湖两岸在各色景观灯的照耀下,分外妖娆,横跨两岸的圆孔桥在灯光的照耀下犹如水中的明月,妩媚动人。离岸不远的五峰塔楼在夜色中巍然屹立,仿佛雄视着这座城市。许多商铺依然灯火通明等待顾客的光临。月湖水在灯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光芒,静静地流向远方。

第二天清晨,天空云层淡墨,小雨沥沥,摄友们为了进一步深入长安镇的其他地区,探寻未知的秀美风光,争取时间,大家连早餐都没有吃就踏上了旅途。车厢内一片热烈的气氛,人们在谈论着昨天采风的收获和感想,每个人的手机在相互传送着自己拍摄的得意照片,一张张美轮美奂的图片在无声的世界里迅速地传播到远方,让亲朋好友们分享着美丽的风光。雨丝顺着车窗流下,模糊了人们的视线,车停门开,风儿捎来丝丝凉意,让人领略到了久违的惬意。半个小时后,我们在路边忽然发现右前方的远山云雾缭绕,山峰、树林、徽派民居、潺潺的河流浑然一体,一幅天然的巨型水墨画。摄友们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无不发出赞美之声。大家纷纷拿起相机冲下汽车,寻找最佳的拍摄地点。由于山中云雾在气流的作用下瞬息万变,因此必须抓紧时间争分夺秒地拍摄,否则您中意的美丽画面会悄然消失。此时路边相机快门的“嚓嚓”声此起彼伏,为了留住那美丽的瞬间,大家纷纷留影纪念。在此拍摄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大家的收获却是十分满意。

平利又被称为“女娲故里”。女娲是人类始母,传其补天造人,功德盖世,因此,在中国的许多地方都建有女娲寺庙。女娲庙坐落在女娲山乡七里村,为颂扬女娲“补天”之功,夏代就在女娲山始建宝灵寺,后改为中皇庙、女娲庙,香火极盛,唐代建女娲圣后祠,山因此而得名。此后历代相继在此修祠建寺,而今女娲古遗迹尚存,清咸丰三年皇帝曾钦命刊立“女娲圣皇墓碑”。汽车在雨中沿着盘山公路而上,四野烟雨朦胧,远山苍茫,树木葱翠,空气清新怡人,我们在女娲庙前下车。也许是雨天的缘故,除我们这些摄影采风者以外,这里没有其他游人。这里的寺庙建筑都是后来重新修建的,庙前立有一块黑色大理石碑,石碑正面刻“女娲庙遗址”五字,碑的反面是一段对女娲庙历史的简要说明。庙前的台阶上洒满枯枝败叶,山风夹带着丝丝寒气。由于雨天地湿路滑,不便于在山坡上进行拍摄活动,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大家只在附近进行了短暂的采风活动后就返回驻地。两天的采风活动也就在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平利,这个以女娲文化、茶文化、移民文化为主的乡村,今天不仅绿色生态环保,生存环境优良,而且田园风光如诗如画。她不愧是中国美丽的乡村。我们赞美勤劳智慧的平利人民正在通过自己的双手把这片土地建设为自己理想的家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