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新闻网5月16日电(骆凯亮 毛倩竹 侯勇勇 周方乐 葛梦华)自2016年11月份“三创三力”优秀党支部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2016级硕士第二党支部积极策划、筹备,目前党支部已建立支部微信号并投入使用。“微时代”长征路作为支部“三创三力”党支部创建内容的主要活动之一,于2016年11月份开始举行,至今已开展了“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十项历史事件的学习,活动路程也于2017年5月初完成。延安是长征胜利后中国革命的主要根据地,是党由武装斗争走向全面胜利的革命圣地,因此党支部选取延安作为本次“微时代”长征路活动的终点。5月14号,党支部组织支部12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前往延安参观学习,通过参观学习,让党支部成员接受了一次革命传统教育,接受了一次党课教育。

“几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东方破晓,晨曦围露,站在宝塔山山顶,俯瞰这片曾让诗人贺敬之魂牵梦萦的土地,很难想象,这块土地的前世今生。如今的延安仍然在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腹地之中,只有那小小的一块地,20世纪初,延安只是陕北一块平凡无奇的贫瘠之地,然而伟大的革命先辈们就是以这一个“小小”城市,完成了中国革命的“大”事业。此时我们也真正明白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真正意义。

党支部成员参观了王家坪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当我们置身在这里,站在历史的大门前回望当年的艰难岁月时,所有参观者都被深深震撼了。这些旧居都一样简陋,毛泽东主席便是在这种环境中写下了60余篇著作,指导了中国革命;我们党的领导人便是在如此艰苦恶劣的条件下指挥革命,赶走了侵略者与反动势力;我们的伟大事业便是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起步,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这让我们在实际中感受到了延安精神的存在。
党支部成员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拒绝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强调体验、感悟,支部要求党员同志提前查阅相关知识,参观纪念馆全程由党支部成员讲解,通过参观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物、油画、国画、版画、雕塑等艺术手段,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了党中央和毛泽东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的13年,突出教育意义,让人印象深刻。党支部成员重温了共产党人走过的革命岁月,并在毛主席雕像前,面对鲜红的党旗,庄严地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这一刻,共产党员的神圣、共产党员的信仰、共产党员的责任、共产党员的激情在党员们心中回荡,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进一步增强。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这段历史表明,无论前进的路有困难,只要坚定信仰,坚持以人民为本、为人民服务,就能走出一条无限光明的康庄大道。这条路之所以能走下去,是因为这条路不是压迫人民,而是服务人民;这条路不是骄奢淫逸,而是艰苦奋斗;这条路不是故步自封,而是与时俱进。通过这次参观学习,党支部成员上了一次别具一格的特殊党课,更加理解了“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实质内涵,也使党支部成员在学习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增强了党支部凝聚力。
“三创三力”优秀党支部创建活动之“微时代”长征路活动至此也圆满结束。一场“长征”的结束,另一场“长征”的开始。我们青年学生党员也愿做中国事业的“一粒星火”,坚守信仰,载一抱素,永不懈怠,奉行“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在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保持激情,艰苦奋斗,将自己的“青年梦”融入“中国梦”之中,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努力从一粒“星火”成长为一簇“燃烧中国”的“熊熊烈焰”。
(审稿:康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