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新闻网7月15日电(王孜航 成山 吴晓涵 施娜)为深入贯彻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时代青年,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于7月8日至13日组织学生党员和团员赴陕西省渭南市渭华起义纪念馆、华州皮影文化生态园、习仲勋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参观学习、实践调研、实地采访、义务讲解等形式,开展了以“展秦东大地,仰渭华英魂”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以引导当代大学生铭记历史,发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探寻足迹,回首渭华岁月

“观书院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酬壮志千军奋起神州皆闻殷殷雷”,革命旧址的楹联振奋人心。行走在渭华起义纪念馆里,从革命战斗用过的兵器到烈士的遗物,从塔山军事据点的成立到刘志丹等人的辗转北上,一个个战鼓雷鸣、硝云弹雨的悲壮场景带领大家回到那个战火硝烟的革命年代。调研队队员王孜航表示“渭华起义中涌现了刘志丹、王尚德、唐澍等一大批革命英雄,宣传这些英雄事迹,能够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引导更多的人传承红色基因,投身国家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调研队来到习仲勋陵园与纪念馆,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呕心沥血、敢于担当的革命情操。习仲勋是从渭北大地上走出来的群众领袖,曾多次高度评价渭华起义,并为渭华起义题词:“渭华起义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习仲勋同志坚持“党的利益在第一位”,他的革命之路源于渭华起义,是渭华起义精神的践行者。学习和弘扬渭华起义精神,就要在其指引下,坚定信念,甘于奉献,刻苦学习,走在前列,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追溯记忆,礼敬渭华英魂

“日月昭忠魂、天地存肝胆”。渭华起义是西北地区发生最早、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暴动,打响了西北武装革命的第一枪,并将革命的火种引向陕北。为深入了解起义更多的史实,调研队采访了渭华起义纪念馆的馆长史晓宏。馆长详细介绍渭华起义纪念馆的现状与起义史实后,深度解析了国家一级革命类保护文物“同志们,赶快踏着先烈的鲜血前进啊!!!”的背景与内涵,解释了标语中“踏着”、“赶快”与“同志们”等字词的深层含义。史馆长表示,“红色革命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青少年具有重要意义,要坚持不懈地抓好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广大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调研队还来到了华州区党校高级讲师、渭华起义研究专家邵拉雄先生的家中。邵老先生围绕“渭华起义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这一主题,深入浅出地为队员们讲述了渭华起义的革命进程,介绍了共产党为发动群众采取的灵活方式,在讲述唐澍烈士牺牲的事迹时,老人声音颤抖,不禁落泪。邵先生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殷切希望:青年人要爱党、爱国、爱人民,把自己的生命和青春融到伟大祖国的建设事业中来,点亮理想之灯,照亮前行之路。临行前,邵老先生向调研队赠送了《渭华起义》等书籍,一位队员说到:“在中共十九大与渭华起义九十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会继承和发扬好党的优良传统和品质,不负邵老期盼。”


体悟精神,感受非遗魅力
“伙计们,今天咱们就来喊一段渭华起义!”一进入华州国际皮影文化生态园,调研队就被华州老腔铿锵有力的表演方式、口耳相传的唱词唱腔所吸引,享受一场视觉和听觉的饕餮盛宴。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调研队员们参观了国际皮影博物馆。刘志丹、唐澍等起义中的革命英雄栩栩如生,从形体到神态都完美地诠释了他们在革命斗争中的英勇形象。皮影老腔戏是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古朴粗犷的原生态感著称,更令队员们震撼的是表演者已年逾古稀,仍坚守着自己在艺术团中的位置,守护着共同的文化财富。



期间,队员们向老艺术家请教皮影和老腔的表演技巧,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调研队队员乌婷感叹到:“爷爷们高超技艺水平的背后是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付出。他们将自己的一生投入到这项事业中,令人钦佩。”在与老艺术家的互动中,队员们不仅感受到皮影和老腔的艺术魅力,而且深入了解到渭华起义的革命历程,受益匪浅。渭华起义爆发之前,以皮影、老腔、民谣等为载体的宣传深入人心,积累了良好的群众基础。皮影、老腔等民间艺术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挖掘开发民间艺术不仅能够传承经典,也能使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传承基因,彰显青年风采
“渭华地区是陕西省建立党、团组织最早的地区之一,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就有王复生、魏野畴等人在此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启蒙运动……”7月11日,调研队队员在渭华起义纪念馆担任义务讲解员,分享渭华事迹,传递革命火炬,传承红色基因。

讲解团成员用生动的事例、接地气的讲解方式,为游客们讲述了革命期间军民团结一致的斗争形势,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的残忍屠杀,分享了革命英雄英勇战斗、壮烈捐躯的感人事迹。当讲到总指挥唐澍同志身陷国民党军队重围,仅二十五岁便壮烈牺牲时,在场的每一位参观者都深感触动。陕西省神光化工集团职工党员张萍听了同学们的讲解后,说:“讲解的同学们热情洋溢,富有激情,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青春与活力,让人如临其境,我要为他们点赞!”


同时,调研队在渭华起义纪念馆等红色景区开展了“关于民众对渭华起义认知程度”的问卷调查,以期更高效地弘扬渭华起义革命精神。在问卷调研和义务讲解过程中,调研队队员更深入地了解到“渭华起义”史实。引导队员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定在追逐中国梦的道路上直面未来的信心和勇气。
秦岭高耸,渭水东流,渭华地区这片浸染着革命烈士鲜血的红色热土早已焕发生机,激励着青年一代坚定理想信念,弘扬渭华起义革命精神,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的光芒。

(审稿:袁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