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新闻网8月23日电(易琛 陈莹 摄影:周鑫楠)为了铭记历史,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将爱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西北工业大学教育实验学院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少数民族自治州暑期社会实践队于8月12-13日来到德宏州瑞丽市南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和盈江县“马嘉里事件”发生地走访学习。
同胞血肉筑滇缅,南侨机工树国魂
“北有宛平,南有畹町”,畹町是抗日名镇,是中国军队最先将日寇逐出国门的地方,畹町见证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抗击外敌的民族气节,可以说,没有畹町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实践队队员们于8月12日来到位于盈江畹町的南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进行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支援国内抗战,南洋华侨主动放弃他们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祖国的大西南,从事滇缅公路的运输和汽车维修等工作,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由于青壮年大多走上战场与敌人浴血奋战,修筑滇缅公路的二十万劳工的绝大多数都是老弱妇孺,用着最原始的方法修筑公路。即便如此,长达1146公里的滇缅公路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内就完工了,震惊了国内外”,实践队队长、当地景颇族的赵仁喜同学向队员们介绍着。
馆内有许多描绘当年修筑公路场景的泥塑,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当年的艰辛不易。场馆的解说员对队员们说,这些归国机工中有很多都和同学们年纪相仿,十七八岁的样子正是一生中最美好的年纪,却将生命和青春定格在这条公路上,是他们用鲜血和汗水为大家换来了如今幸福和平的生活。
望着一尊尊栩栩如生的泥塑,大家不禁感慨,没有当年老一辈人的负重前行,就不会有现在和平而富足的生活,大家应当学会感恩,不忘初心,将这种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继承下去,为着使祖国更加和平美好而不懈奋斗。
芒允古镇学史实,强军报国书新章
芒允古镇,地处滇西边陲,历史上曾是西南古丝绸之路的通商口岸,震惊中外的“马嘉里事件”就发生在此处。为了回顾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重温中国人民永不屈服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顽强精神,实践队于8月13日来到芒允古镇的马嘉里事件发生地参观学习。

队员们仔细阅读着刻于石碑上关于“马嘉里事件”的史实——鸦片战争后,英驻华使馆翻译马嘉里擅自带领“勘探队”闯入云南境内并开枪打死当地居民,当地人民奋起反抗,杀死马嘉里一行人,并将英军驱逐出境。碑上的文字仿佛将队员们又带回了曾经边疆军民齐心协力抵抗侵略的峥嵘岁月。
碑上的字迹会随着时间流逝逐渐被侵蚀消失,但那段屈辱的历史却始终提醒着年轻一代,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只有国家强大了,在面对他国挑衅侵略时才会更有底气,才能保卫国土和人民。
谁说年轻不可为,如今这个时代正是年轻一代肩负责任与使命的时候。同学们纷纷表示,身处和平年代,更要未雨绸缪,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献身三航、强军报国,做国家的栋梁、民族的脊梁。

(审稿:管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