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新闻网8月30日电(张文静 王封)为了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青的优美环境”的指示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响应团中央和团省委的号召,积极开展大学生“三下乡”活动,西北工业大学“播种点滴绿色,追逐蔚蓝梦想”赴甘肃省民勤县暑期社会实践队于8月19日出发,进行为期六天的防沙治沙、爱心助学以及社会调研等一系列活动。该项社会实践已经以西工大航空学院为主体在民勤进行了四年,此次实践活动由航空学院张文静老师带队,实践队由2015级15名航空学院的本科生组成。
“决不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包围。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环境演变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流域面临着绿洲消亡,两大沙漠逐渐合拢的严峻现实。从上世纪末起,黑风暴、沙尘开始肆虐席卷民勤县,居民经常白天里看不清对面行人。从21世纪起,时任温家宝总理关注到了民勤,并多次前往民勤进行考察,发出了“决不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号召,至此,一场与沙漠作斗争努力拼回绿洲的战役拉开了序幕。
一垛草,一把锹,绿洲保卫战,吾辈先行

实践的每天早上,队员们均准时于7:30启程前往国栋治沙基地进行一整个上午的劳作。队员们用铁锹作为量具,把沙丘划分为1.5米见方的方格,在边界上用铁锹挖出浅沟,之后把秸秆草均匀地搭在沟上,用铁锹垒沙上去将草压到沟里,最后再利用铁锹把露在外面的草扶正,形成一行行、一列列的秸秆草丛,这样就完成了草方格制作的全部流程。
从8月21日至8月25日,实践队队员们每天早上坚持劳作,西凉地区晨间刺骨的寒风并没有阻挡队员们的脚步。5日的行程,实践队共完成草方格面积达1700平方米,这将有效地控制住该片沙漠区域不让风沙乱行。
“勤朴、坚韧”成事,“尚学、求真”成人

在辛勤劳作之余,实践队队员们还前往了老虎口防沙治沙示范区、民勤防沙治沙纪念馆,红崖山水库和民勤生态园进行实地调查,并在民勤林业局广泛进行社会调研。访问过程中,同学们的内心一次次受到震撼,深刻体会到民勤人为治沙做出的巨大努力与牺牲,党中央和社会各界付出的心血,更加坚定了“决不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绿色誓言!
为了进一步了解民勤人民对地区沙漠化现状认识情况,实践队到当地林业局进行走访调研,并采访了拯救民勤协会的会长马俊河老师,以及居住在县城周边的居民。从中,我们从不同的角度都能感受到民勤人民治沙的决心。
身着绿色队服的实践队队员们奔走在民勤县城的各个街道与小巷,那流动的绿色正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向更多人倾诉他们与民勤及防沙治沙的的故事并向更多人表明决心,“勤朴、坚韧、尚学、求真”的民勤精神流淌在所有人心里。
播种点滴绿色,追逐蔚蓝梦想

实践队在8月23日的下午和晚上分别来到了民勤一中“宏志班”和“弘毅班”进行交流分享活动,此行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
实践队队员们向同学们介绍了民勤县治沙现状,并发放问卷了解同学们对沙漠化的认识,使得同学们重新认识了一直身处却不曾了解的民勤。随后,实践队与同学们分享了学习经验,并向“宏志班”和“弘毅班”的同学们捐赠书籍并发放西北工业大学明信片,背面写有西工大学长学姐们对同学们未来的殷切期盼。

告别了民勤一中,队员们满怀不舍,“亲爱的学弟学妹,愿你们像梭梭一样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茁壮成长,愿你们通过努力能够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真诚希望民勤的现状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尽管想到自己所做的努力可能仅是杯水车薪,但我们也为自己能够对改善民勤生态环境贡献一份力量而感到自豪。漫漫长路,民勤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要走,改造虽然艰难,但只要怀着一颗永不言弃的决心,相信这里最终会成为西部最美的一片天地。
(审稿:林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