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新闻网9月20日电(王茜楠 师丽娜)九月的西安,秋高气爽,阳光明媚。为丰富离退休老教职工文化生活,搭建老同志思想交流平台,增进身心健康,体验美好生活,畅谈发展变化,离退休工作处精心筹划,于9月13日、14日、15日组织400多名离退休老同志到高陵场畔农耕文化博物院参观游览。


高陵场畔位于高陵城北古仁村堡旧址上,这里现有5000多个种类的30余万件老物件,全面展示了关中农耕文化,并拥有关中木轮大车、关中钉马掌、农具制作、纸扎等多个非遗传习项目,是我省传统农耕文化项目比较集中、占地面积较大的展馆。在挖掘、传承传统文化中起到了示范和带头作用,是陕西地区难得一见、种类较多的农耕传统文化展示区,是一个很好的传统文化宣传、教育、传播、传承的场所。园区内有独具匠心的怪木展示区、国内最大的农事体验区、关中农耕文化博物馆、最具实力的度量衡文化博物馆、露天超级农耕展示区、农村特色的关中涝池、军事文化展示区、公社大食堂、戏台、葫芦文化展示区等多个特色景区,每个景区通过各具特色的功能,从不同角度来展示和传播陕西关中及西北地区农耕民俗文化。


走进场畔农业园区,通过参观农业文化博物馆,认识从石器时代到七八十年代的农业用具及关中农村传统的农耕生活,体验父辈或祖辈曾经的生活方式及生活状态。博物院按照农耕、水利、加工、日常生活等顺序将农具与关中农民的生产生活相关联,通过实体和泥塑场景相结合的方式,生动有趣地把略显琐碎的农事活动和生活场景整合起来陈列再现。一物一历史,一步一传奇。老同志们漫步在历史文化长廊,体验鲜活的农耕文化,品味醇厚的关中味道,感受醉人的秦腔吼叫……,土坯茅屋、辘轳老井、歌台戏楼,百米长的仿古作坊街,千余碌碡垒成的观景高塔,万条方言铺就的文化长廊,一股纯然的关中味道透骨入髓,把人从头到脚拽回那遥远又亲切的“过去”。


大家在游览中一方面从农具的发展看到我们先人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了解科技欠发达时期的农耕活动的艰辛,珍惜现有的城市便利生活,在回忆与满足中结束一天的游览。
(审稿:张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