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新闻网10月15日电(宋辉 伟利斯)10月12日下午,恰逢西北工业大学80周年校庆进行时,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发动机设计专业校友、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总设计师刘永泉应校庆之约,作客“翱翔名家讲堂”及总师讲坛,在长安校区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报告厅为全校师生作《航空发动机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学术报告。动力与能源学院党委书记闫育周、副院长缑林峰及部分青年教师和学校学生2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缑林峰主持。
缑林峰首先对我校“翱翔名家讲堂”及动力与能源学院“总师讲坛”做了简单介绍。闫育周对刘永泉总师进行介绍,代表学院对刘永泉院友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刘永泉总师在报告伊始向大家介绍国外各个国家航空发动机的发展状况。航空发动机作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当今世界最复杂的工程系统,也是一门逼近极限的工程科学,保障国家安全、彰显强国地位的大型发动机,更是被发达国家作为战略性产业进行高度封锁,但经过了60年的发展,我国军用航空发动机的推重比、寿命、可靠性获得了大幅度提升。

“航空发动机是在高温、高压、高转速和交变负荷等恶劣条件下长期重复使用的复杂热力机械,难度大、周期长、投资多、风险高,是在挑战工程科学技术的极限,跟其它相关产业相比,拥有高门槛,高难度”。刘永泉总师对航空发动机的行业特点进行了介绍。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国内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就是一部奋斗史。从研制的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再到不同大推力航空发动机的推出。刘永泉总师在某型发动机创新研制过程中,通过多到无法计数的试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迅速成为了团队的技术骨干和负责人。后来又加入其他大推力发动机的研制,一干就是34年,最终,在无数航空发动机人的努力下,我国的航空发动机实现通过自主研制达到世界最高水准的突破,刘永泉总师也完成了设计人员到团队组织核心的转变。

几十年走下来,我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发已经取得了一些很重要的技术上的突破,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现在,发展航空发动机产业已经成为国家意志,航空发动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缘。面对青年学子,刘永泉总师为大家送上青年六字寄语,“勤学、坚持、淡泊”,人生道路上处处是坎坷,做事脚踏实地,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航空发动机的自主研制过程需要不断的攻坚克难,会后,缑林峰进行报告会总结,刘永泉总师作为中国航空发动机研发和基础研究的领军人物,他的追“心”道路值得大家敬仰,希望西工大航空发动机人向刘永泉总师学习,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第七期“总师讲坛”嘉宾简介:
刘永泉,1984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发动机设计专业,是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总设计师、中央直接掌握联系的高级专家、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某领域专家委员会成员、中航工业2030发展战略与“十二五”规划动力组副组长、原总装备部航空动力专业组专家,是中国航空发动机研发和基础研究的领军人物,长期从事重点型号研制、先进技术预先研究和科研管理工作;发表《国外战斗机发动机的发展与研究》等论著64篇(部);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1项,其中,国防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1)一项;先后获得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装备发展建设工程重大贡献个人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防科工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航工业中青年自主创新领军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等荣誉和奖励。2016年12月21日,刘永泉总师受聘为西工大讲座教授。
(审稿:姚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