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页面已加载完成

由于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您尽快更新,以便获取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最新版Chrome、Firefox、Opera、Edge

Chrome

Firefox

Opera

Edge

新闻网
部门动态
当前位置: 首 页 >> 部门动态 >> 正文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Hai Jiang教授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
发布时间:2019-05-21 08:00:18 点击数: 来源:电子信息学院

西工大新闻网521日电闫中江 周润)5月17日,应我校电子信息学院通信工程系李波教授、闫中江副教授、杨懋副教授的邀请,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Hai Jiang教授来我校访问,并于下午14点在长安校区教西B座213教室做了题为“Energy Harvesting Cognitive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Optimal Resource Allocation”(无线认知网络中基于能量收集的非正交多址接入:最优资源分配”)的学术报告。我院通信工程系李波教授、杨懋副教授、闫中江副教授,相关本科生、硕博士生参加了学术交流会。

参加交流会的师生与Hai Jiang教授在课堂上合影

在报告会上,Hai Jiang教授结合他最新的科研成果,主要介绍了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在无线认知网络方面的研究进展。

首先,Hai Jiang教授详细介绍了非正交多址(NOMA)技术、无线认知网络以及能量收集技术的基本概念,以及其主要工作模式。

接着,Hai Jiang教授详细介绍了无线认知网络中基于能量收集的非正交多址接入中的最优资源分配问题。在这个系统中,一个次级用户发射机从主用户发射机的射频信号中获取能量。次级用户发射机通过下行非正交多址(NOMA)传输自己的数据,为主用户系统提供解码转发中继服务。次级用户发射机采用时间交换协议来采集能量,解码主用户发射机的信息。建模问题的目标是实现最大的次级用户吞吐量,通过优化选择时间部分用于能源收集和次级用户发射机的功率分配在NOMA传输。给出了次级用户接收机执行或不执行连续干扰消除(SIC)的两个优化问题。虽然这两个问题都是非凸的,但Hai Jiang教授设计了一种方法,在不同的情况下将问题转化为等价问题。然后从理论上证明了等价问题的目标函数是拟凸的,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求解等价问题的两级二分搜索算法。有趣的是,Hai Jiang教授发现在次要接收端执行SIC并不总是保证比不执行SIC时更高的次要吞吐量。

参加报告会的人数接近40人,包括高年级国际班学生有15名左右,以及来自我校的多个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包括电子信息学院、理学院、航空学院和航天学院等。

Hai Jiang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研究内容处于国际前沿,现场老师和学生踊跃提出问题,讨论气氛热烈。比如有教师提问:该项研究中的系统模型与当前分布式多输入多输出(D-MIMO)技术有一定的相似性,相关方法是否可用于D-MIMO技术?有博士生学生提问:如何测量主用户发射机与次级用户发射机、主用户和次级用户之间的信道状态等问题。Hai Jiang教授对每一位教师和学生提出的问题,都认真的做了回答,报告会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

Hai Jiang教授是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全职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别于1995年、1998年在北京大学获得电子工程学士、硕士学位,2006年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滑铁卢大学获得电子工程博士学位。自2007年7月以来,他一直就职于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埃德蒙顿阿尔伯塔大学,目前是该校电气和计算机工程系的一名教授。2008年他收到了阿尔伯塔省的聪明才智新教师奖、获得IEEE全球通信会议最佳论文奖(GLOBECOM),2015年获得阿尔伯塔大学工学院研究奖,2018年获得IEEE通信协议-绿色通信与计算技术委员会最佳论文奖。他的研究兴趣包括无线电资源管理、认知无线电网络和合作通信。

报告会后,参会教师与Hai Jiang教授还讨论了双方在合作培养研究生、开展科研项目合作方面的前景,期望在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和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之间,以后能有更加密切的学术交流、项目合作以及定期互访活动。

(审稿:李春林)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