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页面已加载完成

由于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您尽快更新,以便获取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最新版Chrome、Firefox、Opera、Edge

Chrome

Firefox

Opera

Edge

新闻网
部门动态
当前位置: 首 页 >> 部门动态 >> 正文
点亮中国航天创业地图——探索067基地的航天初心
发布时间:2019-08-24 13:14:23 点击数: 来源:航天学院

西工大新闻网8月24日电李文娟 李嘉怡 刘双喜 余思洁)和风细雨,秋高气爽,“拾肆”暑期社会实践小队点亮了今日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的地图。

观六院风采,瞩航天传奇

参观伊始,刘雪飞副部长带领实践队员们观看了六院宣传片。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全称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创建于1965年,原身是067基地,现总部位于西安,承担着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武器提供液体火箭发动机的重任,被誉为“中国航天动力之乡”。建院以来,航天六院以宇宙为画布,以奉献为原料,以成功为夙愿,以领先为画笔,行使“发展航天,动力先行”的使命,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忆往昔峥嵘,仰先烈情怀

在观看宣传片之余,刘雪飞副部长深情讲述了航天六院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的艰难奋斗史。

1965年,为了响应国家“三线建设”的需要,067基地从首都北京迁移到了陕西凤县红光沟。大山沟里,环境恶劣,设备短缺,连平时吃的蔬菜都要自己开垦种植。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航天前辈们打着“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口号,在用厕所改装成的实验室里研发出了我国第一台姿控发动机。洪水三肆沟壑淹不了,杰出勇士护国身;泥石欲毁沟渠夺不去,优秀先烈报国情。

闻校友寄语,寄航天深情

正在航天六院工作潘匡志和薄佑锋也是西北工业大学优秀毕业生,交流中两位学长与实践队员们分享了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经验。

“专业可能和工作不对口,但是你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却是通用的”,潘学长着重强调了高数、制图、机械原理、矩阵论以及微分方程等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两位学长以自己经历勉励工大学子发扬“公诚勇毅,三实一新”的校风校训,努力为祖国航空航天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访工作一线,立报国之志

座谈环节后,实践队员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全国唯一的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生产企业7103厂。负责发动机零部件的生产和加工的高级技工杨峰老师来自7103厂25车间,曾多次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奖项。交流中杨老师与实践队员们分享了他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说道“现在国家对零部件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了,之前,去毛刺都是用肉眼观察和手触摸,而现在使用的是显微镜和内窥镜,这就要求工人要有过硬的技术和强烈的责任心,所谓大国工匠精神,对每一个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

即使杨老师的办公室里放满了荣誉证书,他依然谦虚的说“自己的成就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并且离不开工友的帮助和支持。”

交流最后,杨老师不禁回忆起当年红光沟的奋斗故事。杨老师说他作为“航二代”,当年和父母兄弟姐妹6个人住在30平米的房子里,冬天没有暖气寒冷刺骨,衣服是几个孩子从大到小轮着穿的。感慨前辈们在祖国航天事业发展初期的艰苦奋斗,叮嘱同学们一定珍惜现在宝贵的学习环境,发愤图强,为将来投身航天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从首都到山区,一批批西迁人义无反顾,筚路蓝缕;从红光沟到凤栖原,一代代六院人开拓创新,艰苦奋斗;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一代代航天人呕心沥血,夜以继日。最艰苦的时代虽已过去,但老一辈航天人的精神必将激励着我们航天学子,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发展接力奋斗。

(审稿:常威威 王强)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