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新闻网7月29日电(孙旋璐)7月19日,《光明日报》12版“文化记忆”专版刊登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李颖科讲座教授、程圩研究员文章《城市记忆如何融入当代都市生活——以“大华·1935”为例》,文章论述了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城市如何进一步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通过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实现转型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城市记忆如何融入当代都市生活——以“大华·1935”为例》论述了西安如何以“绣花”功夫保护城市文化遗产的经验。始建于1935年的西安市原陕西第十一棉纺织厂(大华纱厂)是西北地区建立时间最早、建成规模最大的民族机器纺织企业,为了保护这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缩影,更好地实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当代城市发展相结合的需求,对大华纱厂遗址进行了物质空间、精神空间、文化空间、社会空间四个维度的综合保护。并总结出要创新遗产保护理念、加强遗产空间生产、突显遗产记忆功能的三点启示。
近年来,西北工业大学在保持特色发展的基础上,高度重视交叉学科建设,不断健全学校的学科体系。2017年,成立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与陕西省文物局共建,主要从事文化遗产领域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国际合作交流和文化传承创新。
《光明日报》刊载《城市记忆如何融入当代都市生活——以“大华·1935”为例》原文链接: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20-07/19/nw.D110000gmrb_20200719_1-12.htm
(审稿:董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