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页面已加载完成

由于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您尽快更新,以便获取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最新版Chrome、Firefox、Opera、Edge

Chrome

Firefox

Opera

Edge

新闻网
部门动态
当前位置: 首 页 >> 部门动态 >> 正文
文化遗产研究院举办友谊文化沙龙·文物科学与技术系列讲座
发布时间:2023-04-19 16:51:58 点击数: 来源:文化遗产研究院

西工大新闻网X月X日电(王萌 石逸凡)4月14日下午,文化遗产研究院在友谊校区国际会议中心第一会议室举办“友谊文化沙龙——文物科学与技术”系列讲座第三期。校内师生30余人参加了此次讲座。讲座由青年教师曹颐戬副教授、杨欢副教授主持。中南大学博士后Nabil Bachagha,大英博物馆研究员、牛津大学考古系博士生导师、我校特聘研究员刘睿良分别作了报告。

院长董文强对应邀讲座的青年学者表示欢迎。他表示,我们将在今年举办更多的专题讲座和文化沙龙,热切欢迎广大教师、学生及文化遗产的关注者都能参与到友谊文化沙龙中来。

Nabil Bachagha报告的题目是《Remote sensing, GIS and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for reconstructing and discovering the military fort system on the Roman boundary (Tunisia section)》,报告提出南突尼斯是历史和考古研究中最重要的地区之一,但是由于地理因素,该地区的考古遗址探查十分困难。因此,利用卫星技术探测、记录考古遗址十分重要。报告人通过将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和历史文献调研结合,研究了疑似考古遗址。

刘睿良报告的题目是《辨识古代金属回收重熔的几点思考》,报告指出古代社会各种物质资源的来源问题一直是考古学家长期关注的问题之一。尽管多种科技分析手段被用于探源研究,但以青铜为代表的金属资源探源研究长期受到回收重熔的困扰。报告人聚焦于如何利用大数据比对和不同的统计模型判断古代金属器是否来自回收重熔的几种方法,以及回收重熔对于理解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意义。

报告期间,在场的师生就讲座内容向报告人提问并进行深入的探讨。

本次讲座由考古探测与文物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一带一路”文化遗产科技保护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馆藏壁画保护修复与材料科学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国际合作联盟、文化遗产研究院主办。

(审核:董文强)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