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页面已加载完成

由于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您尽快更新,以便获取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最新版Chrome、Firefox、Opera、Edge

Chrome

Firefox

Opera

Edge

新闻网
主编推荐
当前位置: 首 页 >> 主编推荐 >> 正文
电子信息学院:学生价值塑造体系是怎样建成的?
发布时间:2020-04-22 16:22:36 点击数: 来源:党委宣传部

【改革创新在行动】专题开栏语: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落实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持续深化改革、完成首轮“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一年。

2020 年寒假干部会上,校长汪劲松提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五大思维”的重要论述,强化战略思维、创新思维、 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尤其强调了要强化创新思维,推动改革不断走向深入,在新时代推动学校事业持续向前发展。

聚焦基层发展,挖掘改革创新经验。本学期,我们将推出【改革创新在行动】专栏。对各学院、各单位在“强化创新思维,持续深化改革”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挖掘和分享。


西工大新闻网4月22日电吴秀青)西工大电子信息学院承担了全校电学类公共基础课的教学任务,其优良传统和红色基因铸就其举足轻重的地位。建院60多年来,该院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领军人物和栋梁之才。仅1981级航空火力控制专业6511班,就涌现出10余位飞机航电武器系统总师,这一“西工大现象”在行业内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进入新时代,该院与时俱进,不断强化创新思维,持续深化改革,在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方面不断尝试,尤其是围绕人才培养价值塑造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积极探索,进一步加强学生价值塑造的顶层设计,逐步建立起“1+5+X”的学生价值塑造培养体系。

该院的学生价值塑造体系究竟是怎样建成的呢?

“1+5+X”将价值塑造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电子信息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无线电系,由寿松涛校长兼第一任系主任。众所周知,从革命家到教育家的寿松涛先生,是全国著名的大学校长之一。他在担任华航、西航、西工大的首任校长期间,树丰泽、举贤良、拔俊茂、扬清风,他的爱国精神、远见卓识及深厚的师生情怀深深融入西工大的文化,长久滋养着西工大人的心灵。

“西工大‘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之前,将价值塑造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要务,是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这一论述高度契合的,与电子信息学院重视价值引领、坚持立德树人的传统基因也是一脉相承的。”该院院长周德云教授说。

在周德云看来,大学的根本始终在于人才培养。随着信息化、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大学教育教学面临的环境急剧变化,高校迫切需要转变培养理念、目标、模式、方法,构建起适应新时代的一流教育教学体系;高校需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完善以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

如何立德树人?该院以“1+5+X”将学生价值塑造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何谓“1+5+X”?即瞄准一个目标、搭建五大平台、依托X个项目。瞄准一个目标即紧密围绕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追求卓越、引领未来的领军人才。搭建五大平台,即搭建理想信念塑造平台、社会责任培育平台、创新精神培养平台、国际视野拓展平台、综合素养提升平台。依托X个项目,即依托翱翔名家讲堂、院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寒暑假社会实践、学生志愿服务、微拓学术沙龙、出国境交流学习、学生百家讲坛等。

就是要将价值塑造蕴含在每一门课程中、每一次活动中、每一位教师的言行中,落实在“十大”育人体系(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中,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教书育人全过程,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落实课程育人在价值塑造中的关键作用

如何全面落实课程育人在本科生价值塑造中的关键作用?

首先,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让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学院成立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小组,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提出了“搭平台、树典型、分层级、广辐射”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思路,通过搭建学院建设平台和素材平台,树立学院典型课程和典型教师,分层次、分类别、分阶段地开展建设工作,以示范课程辐射学院全部课程,形成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思政育人新格局。

学院立项建设了航空综合控制原理(特色专业课程)、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工程技术类专业课程)和电路基础(自然科学类专业课程)三门课程思政专业课程,分别由省级教学名师、院长周德云教授,本科生最满意教师张兆林副教授和尹熙鹏副教授授课。“借此培育长期奋斗、长期攻关、长期吃苦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为国为民的担当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培育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耐心专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的优秀品质;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通过建设学院示范课程,搭建素材平台,实现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为学院其他同类课程提供有益借鉴,从而推动学院全部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实现价值塑造目标。

其二,以“新工科”为目标,重构电子信息类培养方案,培养学识广博、引领未来的领军人才。为此,学院提出了“三新”。一是新素养(形而上、使命感和价值感、空间感、关联力、想象力、宏思维、批判性思维):培养能够适应、甚至引领未来需求的人才;二是新结构:专业结构、课程及知识体系(问产业需求建专业、问技术发展改内容,专业和课程的边界再设计、课程重构等);三是新方法:教育教学的新方法(关联、非正式学习、去中心化、想象学习等)。

为什么要以新工科思维来优化专业结构、更新专业内涵,进一步形成电子信息类培养方案?周德云表示,学科间界限越来越模糊,学科交叉融合越来越广泛深入;学生择业观念不断变化,职业途径多样化;社会对人才需求多元化,“学院建课程、专业选课群”的新人才培养方案,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多领域交叉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其三,以“金课”为目标,推进电子信息类优质特色课程体系的建设,加强课程育人。线上金课、线下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通过分层次建设,努力将学科基础、专业核心课程都建设成“金课”,提升学业挑战度,给通才制定规则。对专业选修课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翻转课堂、混合教学等)、教学内容更新(基于项目、问题导向)、考核方式改革(全过程、个性化考核),以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同时进行优质特色课程群建设,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给天才留出空间。

其四,以“双创”为目标,深化电子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凸显实践育人。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改革实践课程内容,打造新载体(校企联合培养基地、校企联合研究中心、国际联合实验室、校内科研平台),拓展新路径(企业重大技术需求、实践载体发布课题需求、联合组织学生进行课题立项、课题执行、课题完成结题考核、成果总结凝练提升),通过深化改革、内涵发展,将过去的开放式个性化自主型实践教学体系打造成螺旋式紧耦合实战型实践教学体系。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逐层递进、多维拓展、深度挖掘,重在深厚科技底蕴、扎实专业基础、宽广国际视野、强烈社会责任和敏锐创新意识。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构建“基本技能深度化、培养模式联合化、知识层次交叉化”的学科融合交叉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交叉创新型一流信息人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潜移默化实现全过程价值塑造。

以学生为根的管理模式为价值塑造提供重要支撑

走进电子信息学院,第一眼便可看见,“以学生为根、以育人为本、以学者为要、以学术为魂、以责任为重”被醒目地挂在墙上。“让师生进出办公楼时都能看见,就是要不断强化办学理念,让‘以学生为根’深入人心,让大家都能自觉地‘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一切工作。”学院党委书记李春林说。

一切为了学生。学院专门开设了学生办事大厅、学生工作大厅、“知心阁”学生心理中心等,学生管理工作用房占地面积是学院最多的。院领导班子重视学生工作,院长周德云也被历届学生干部誉为“鼎力支持学生工作的院长”。

该院第一个响应学校的号召,建设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精干高效的青年教师辅导员队伍。学院制订青年教师辅导员发展规划,将辅导员作为“双带头人”进行培养。8名副教授担任F1岗辅导员,他们大多主持省级、校级思政课题,获得“优秀辅导员”等各类校级奖励;2人入选“全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1人获得“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称号,7人获批硕导资格;7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资助,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结题或在研,多篇高水平论文发表。

“这些青年教师辅导员个个都很优秀,他们既是专职辅导员又是青年教师,素质过硬而且非常认真,责任压得很实,正儿八经地为学生服务,真正做到深入学生、潜心育人。”提起学院F1岗辅导员,学院领导们纷纷赞不绝口。

打造五大平台,建设本科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一是理想信念塑造平台:内含翱翔名家讲堂、翱翔榜样力量、时间胶囊圆梦行动、红色心声经典诵读、领航成长计划、青春榜样评选等;二是社会责任培育平台:内含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大学生政府见习、模拟新闻会客厅、廉洁诚信教育、研究生支教团等;三是创新精神培养平台:内含创新实践能力提升计划、微拓学术沙龙、创想工坊、灵犀学术殿堂、各类创新竞赛、各类科技社团等;四是国际视野拓展平台:内含国家公派出国、本硕学位项目、交流培养项目、短期交流项目、夏/冬令营、暑期学校等;五是综合素养提升平台:内含学生百家讲坛、劳动教育和实践、艺术沙龙、知心阁心理中心、体育文化月、各类文体社团等。

师生联合支部是该院工作的又一个亮点特色。“我们提出将支部建在导学团队上、建在课题组中。”李春林说,现在学院有4个师生联合支部,每个支部由年轻教师担任支部书记、学生担任副书记,将政治学习与业务学习深度融合,灵活多样地开展支部活动。

“学生管理干部是实施学生价值塑造的主体力量,同时也是实施价值塑造的直接组织者和实践者,学院历届学生管理干部都为‘1+5+X’做出了贡献。”周德云强调说,“学生价值塑造顶层设计不是我一个人的思想,是集体的智慧。”

学院将“以学生为中心”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给予学生管理工作以硬件、软件、人员、经费、待遇、机制等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正是以学生为根的管理模式为价值塑造提供了重要支撑。

强化科研反哺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价值塑造

推动科研反哺教学,强化科研育人功能。

科研精神融入教育理念,科研设计导入教学实验,科研成果丰富教学内容,科研方法转化成教学手段,科研平台拓展为教学条件——培养学生至诚报国的理想追求,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

如何将科研精神融入教育理念?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从事科研工作的经历与体会,通过言传身教、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探索求知、实事求是、批判创新的科研精神。通过邀请知名专家、教授走进课堂,以学术报告的形式拓展学生专业视野、启迪思维、营造科研教学氛围。

如何将科研方法转化成教学手段?把科学的思维和方法结合相关的科学知识有效传授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通过建设“项目型通关式”专业课程,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将科研平台拓展为教学条件?将优质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和育人资源,为本科教学工作提供保障。开设“专业综合设计课程”,学院规定了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均需结合学科方向和研究内容开设1-2门专业综合设计课程,每年接受6-12位本科生,切实推动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基地更大范围开放共享,支持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

如何以科研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将科研工作中掌握的本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进展)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促进理论教学内容的知识更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需要。特别鼓励青年教师新开专业课程、编写新教材,将科研成果全方位渗透到课堂上、教材中、实验室;要求以团队为单位,对本科生进行宣讲,以提高本科生的科研兴趣。

如何将科研设计导入教学实验?将科研工作中的实验设计经过精心加工和改良后,导入课程实验教学,更新实验手段、实验方法,完善综合与设计性实验体系,突出实验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把教学内容直接和正在开展的科研工作挂钩,开设研究、创新型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该院还建立了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实施了青年教师能力提升培训计划,以“四有好老师”为目标,加强师德师风和教学队伍建设,引导教师潜心育人。

“信息科技引领未来,求实创新成就梦想。”通过凝练学院精神文化、院徽设计、60周年院庆活动等,影响师生。重点讲好学院故事,营造育人氛围,传承学院传统,创新特色文化育人。同时,“引进来”、“送出去”,通过国际合作办学、海外教授授课、国际联合培养等,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

“价值塑造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让学生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周德云说,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健全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对国家、民族和人类社会的命运充满关切,只有这样才能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审稿:雷军)


【改革创新在行动】专题征稿说明:

各单位、各基层党委在改革创新中的好经验、好做法。3000字左右+图片

投稿邮箱:xinwen@nwpu.edu.cn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